《囚緑记》课件00.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 特点呢? ?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 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 (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 景——“烽烟四逼”。) 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 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 征意义。 (提示:由绿的特点,作 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陆蠡 散 文 家陆蠡 作者事迹与写作背景简介 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本文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写于抗战爆发之后,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一段生活,表达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之情。 值得骄傲的朋友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 1、给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 陆蠡 瞥见 移徙 猗郁   蕈菌 2、初步思考下列问题: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 ② 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lǐ yī piē xǐ xùn 想一想,说一说 哪几段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 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 品一品,读一读 再读课文,探究思考 (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全班交流) 质疑探究,领会主旨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 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 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 出景物的特征。 动手写一写 自学指导 采用三步读书法学习: 1、初读课文,用文中的圈点符号标出段序、生字、生词,然后查工具书注音、解释。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熟悉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3、三读课文,用“。”符号标出关键词语,用“——”符号标出总括局、重要句,用“~~”符号标出佳妙句,用“?”符号标出重要段,用“(”符号标出段内层次,加在层次开头,然后参照《绿》一文“读书动笔示例”,在草稿纸上逐一批注的文字,写好后,同学之间交流,取长补短,修改补充,正式定稿,写在课文右边空白处。 自学效果检查 一、正音: 陆蠡 瞥见 移徙 淅沥 葱茏 囚系 二、解释: 了截爽直 —— 急不暇择 —— 抑郁—— 葱茏—— 攀援—— 幽囚—— 囚系—— 烽烟—— 爽快、干脆。 迫切,来不及选择。暇:空闲。 心有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草木)清脆茂盛。 抓着东西往上爬。 囚禁。 囚拘、囚禁。 烽火,古时候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于战火或战争。 课文结构提示 全文14段,开头一段引出回忆,最后一段结束回忆,照应开头,并抒发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2—7段):写爱绿。又可分两层。 第一层(2—4)写选择了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 第二层(5—7)写享受房间的绿色。 第二部分(8—13段):写囚绿。又可分三层。 第一层(8)写囚住绿色。 第二层(9—11)写绿色的变化。 第三层(12—13)写“我”释放了绿色。 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1、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2、人识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3、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的喜悦。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的心理活动看,“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表达作者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产生的喜悦。 作者认为,认识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中的。 关于象征手法 象征 比喻 拟人 暗示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因物说理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章描写的对象不同,语言的风格各异,而且有白话,有文言,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松树、白杨、翠竹、莲花,而是借这 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礁石 艾 青      

文档评论(0)

管理学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