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 城市化地区的水文效应 ※??? 城市化的最主要特征: 人口集中和建筑密度增大,道路铺装,不透水面积增大,整治河道,兴建排水管网等改变了当地的雨洪径流形成条件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增大,废、污水增多,从而对水的流动,循环等产生了影响 城市化地区的水文效应 一、城市水系的一般情况 1、地面水系人工化:河道裁弯取直,修建水库 开辟人工河道,天然的河流被闸、坝、堤设防控制 2、地下建成排水系统 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1、城市水循环过程变化 ●??天然地域地表:有良好透水性 降水:50%下渗地下;40%填洼和蒸发;10%地表径流 ●? 城市化:不透水下垫面增加,贮存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降水: 32%下渗;25%蒸发;13%屋顶径流;30%地表径流 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2、河流水文性质的变化 地表径流增加:径流系数增大,增大了对河道和排水沟渠的压力 径流系数:某段时间内径流深与降水量之比,表示降水量用于形成径流的有效雨量 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2、河流水文性质的变化 城市化对天然流道整治,截弯取直等,增加了河道汇流的水文效应。 现状: 城市化地区洪峰流量约为城市化前的3倍; 洪峰历时缩短三分之一。 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3、径流污染物荷载量增加 4、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平衡失衡,生态环境恶化 §4-2 城市化地区的雨洪径流特征 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 1、城市地面的产流过程 截留、填洼,下渗是影响产流的主要因素 地面不透水面积增大,植被少,蒸发少,地表径流快 汇集雨水快,产流量大,洪峰高 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 ●?水量平衡:任一时段内,区域水量收入量与支出项代数和为零, 天然流域水量平衡式:P-E-R±△W=0 P-流域降水量 E蒸发量 R 径流量 △W流域贮水量的变化 城市的年径流量可能是天然流域的2-2.5倍 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 水量平衡: 如果包括城市供水系统抽取的深层地下水和从外流域引水: 城市地区年径流量:R=R0+R’+△P·C±△E-R’’-L R –城市地区年径流量 R0-区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R’-外流域引进的水量或深层地下水 R’’-输送到流域以外或直接排入到大海的下水道排水量 △P-城市地区降雨量的增量(mm) c-年径流息系数 L-供排水系统的损失水量 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 2、城市雨洪径流计算 ??? 计算方法有其特殊性: ①着重于地表径流,壤中流不予考虑 ②把地下水径流当作损失来处理 ? 城市降雨的径流过程,依水流方式可分为地表径流和下水道传输两种过程 ??? 计算方法:水动力学方法,水文学方法 ??? 雨水设计流量:Q=q·ψ·F ψ-径流系数 设计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 径流高峰出现的滞后时间: 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 3、城市水文模型 ?? 路面、停车场模型 ?? 屋顶排水模型 4、城市防洪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中的防洪标准 二、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 (一)建排水系统的原因和目的 分洪、调蓄、排水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1、地表径流子系统 庭院场地、街道、边沟、小下水道、 2、传输子系统 3、受纳水体子系统 二、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 (三) 排水系统的类型 1.合流制: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截留式合流制: 缺点: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 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受污染。 国内外改造老城市的合流制体系时通常采用 二、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 (三) 排水系统的类型 2.分流制: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按排除雨水的不同,分流制系统又分为完全 和不完全两种体系 三、城市径流水质污染及防治 1、污染来源: ?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点源排放 雨洪径流淋洗和冲刷大气和地面各种污染物 2、防治 ???点源控制: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物理法,化学 法,生物法 面源: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污染来源 及时清扫街道,贮运垃圾 植树种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