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告状现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告状”现象 从教低年级的几年中,发现学生们经常到教师跟前“告状”。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告状”现象只是儿童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是社会情感不成熟的体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其心理活动变化规律,进行心理矫治与调控。 追根溯源,分析“告状”的原因 1.喜爱听老师和长辈的表扬,希望受到老师、同学关注 爱“告状”的孩子通常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动机是积极的。 一些班干部对于教师的要求,常常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他们为了树立权威,只好把老师作为惟一靠山。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教师的代言人,对犯错误学生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教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还有的孩子内心深处认为老师偏爱别的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他,去告诉老师别人的不足,来衬托自己的成就,确立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2.“以牙还牙”,通过“告状”来反击的报复心理 这类学生“告状”把目光盯着与自己有过结的同学,等待他们犯错误。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他们甚至会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教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因为同学向老师反映自己一些错误,误解为跟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这种学生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 3.妒忌他人引发的“告状”行为 某些学生产生不悦、自惭、怨恨、恼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和自己竞争的胜利者有了一些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4.胆小孩子的一种反抗方式 爱“告状”的孩子可能是个胆小的孩子,他受到委屈,要找一个能帮他说话的人来保护自己。 处理“告状”的态度与方法 1.多关心孩子,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 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报告人的关切,不管他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教师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学会宽恕 教师要在教育他们宽以待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独立地处理事情。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想通过“告状”来解决,最好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安慰他、开导他,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 3.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争执 教师要使他们明白用这种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反而会失去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能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认识自身的不足。 4.结合主题队会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如“同学眼中的我”“我进步了”,“夸夸我自己”等。活动有助于孩子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学生“告状”的本意,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是说他需要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心理疾病,将影响到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文档评论(0)

管理学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