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oc
内 容 提 要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村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在农村金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支持“三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加大支农力度,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从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的关系角度,对影响和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实践,从农村信用社外部经济环境、信用环境、补偿机制以及内部管理体制、内控制度、人事制度、制度创新与落实、风险防范与化解等方面入手,对农村信用社发展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的办法。制度创新理论、市场供求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金融风险与防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法人治理结构、人力资本等理论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石。
[关 键 词]:农村信用社 农村经济 改革 发展
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1.引言
1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1.1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8%以上农村致富步伐的快慢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一直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富民重在富农,富民难在富农农村发展首投入,县以下农村各商业银行网点撤离,农村资金投放主要落实在农村信用社肩上同时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也只能坚守这块阵地,农民富裕是信用社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村信用社发展也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速度”。它实质上是指法人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缺位”和控制权与乘余索取权不匹配而产生的经营者群体侵占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内部人经理层与职工通过持有本企业的股权而掌握对企业控制权;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内部人不持有本企业的股份,不是该企业法律上的所有者然而却拥有该企业的控制权。
6人力资本理论
哈比森曾指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人力资本体现在人身上主要是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资本存在两种形态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舒尔茨看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既具有同质性,都能带来收益,又有异质性,两者收益率是不同的。人的需求从高到低即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求,尊严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五种需求。随着社会发展,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削弱,而人力资本的作用将不断地加强,是人力资本保证了企业的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扩张。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励,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日夜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和经营成败关键,以日夜成为企业治理的重心。
2.7供求理论
供求规律: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市场经济调节供求的自动机制,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信号较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通过价格变动自发地引导生产,引导消费,对社会供求关系进行双向调节,使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大致协调。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量和经济效益,无法支撑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运行,这些地区农民的资金需求,只能靠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来解决。二是一旦实现商业化和市场化,农村金融市场必然会发生缺位现象。农业信贷的特点(高风险、收益少、成本高、资金周转慢)与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的贷款原则相悖,资金一般会从农业流向工商业。其结果本应为农业“供水”的金融机构却变成了“抽水”机构。三是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分散、小额、个性化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商业银行集中化的机构和管理不适应农户分散的、多样化和小额的需求。这正是我国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所在。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马列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从1927年湖北省黄冈县农民协会起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起,到现在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信用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信用合作网络,奠定了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第一阶段,创建农村信用社时期解放初期到年,这段时间是信用社普遍建立和发展时期,在农村普遍组织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组织,生产流通的统一配套,加上合作方式上的信贷服务,信用合作构成了农村经济的基本形到57年底,全国共有信用社88368个,社员股金31000万元,存款206600万元,在建国后短短的几年里,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无论在组织上在业务上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基本适应当时经济环境的需要,对当时经济恢复与发展作用十分明显。
第二阶段,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9)由于受到“”的思想影响,农村信用合作事业也同他事业一样出现几次比较大的折腾,经历挫折和摧残时期农信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以及后来又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