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 南 省
2007年招生考试科研课题结项书
课题编号_______0730107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高考模式变化初探
课题负责人_____贺钢军_____________
所在单位_____济源市招生办公室_____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2007 年 11月 22日
课题编号 0730107 课题名称 高考模式变化初探 课
题
组
成
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贺钢军 男 39 中教高级 济源市招生办 0391-6613078 李延勋 男 40 中教一级 济源市招生办 0391-6628136 张征群 男 32 中教二级 济源市招生办 0391-6628136 齐建锋 男 25 中教二级 济源市招生办 0391-6613078 课题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组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负责人:
年 月 日 省招办
意见
盖章 负责人 :
年 月 日
高考模式变化初探
三十年高考历史回顾
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经30年了,在成千上万高考经历者的心中,都留下刻骨铭心影响,它成为千百万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十年文革,让中国和当时的年轻人失去了不少机会。在最应该读书的年龄,他们却四处串联、上山下乡,但是很多人依然没有忘记学习,当时可供看的书太少,学习的氛围远远不够。1977年,停顿10年的高考在邓小平的拍板下得以恢复,多少青年奔走相告,为之欢呼雀跃。当年的12月11日至13日,全国570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进入考场。1978年的春天和秋天,两级学生分别走进大学课堂,这是高考历史上的特例。
经历了动荡和坎坷,深知国情的青年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一批人在学校如饥似渴地看书,从教室到图书馆,从早到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用功。而学生之间的年龄和阅历也相差很多,这无疑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思想解放时期,文革刚刚结束,国家开始走向复苏和正规,何去何从,怎样发展,怎样看待过去的十年,这些都是大学生们思考的问题,他们想找到答案,同时也发表自己的主张。
上世纪80年代,是知识开始渐渐流行的时代,又是一个被人誉为“文化复兴”的时代。知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种既新奇又时尚同时又是内涵和深度象征的名词,各色各样的书籍开始在书店的书架上出现,
知识的流行也引起了人们对高考的重视。上世纪80年代,高考已经正常进行,成了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和重要考试。考得好的,将有成为“社会栋梁”、享受国家分配的权利,没考好的,进不了大学的象牙塔,那将是另外一种出路。在上世纪80年代学子心中,高考是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考试,没有扩招,录取率很低,千万考生和家长的眼睛都盯着全国有限的大学资源和有限的升学名额,用“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来形容80年代的高考考生,毫不过分。
上世纪的90年代初,高考依旧神圣无比,对人生前途的影响也尤为重要。所以,很多农村考生只要有一点点条件,都会拼尽全力去挤高考这根独木桥。有的考生不惜多年复读参加残酷的高考。
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以前国家发生活费相当于“国家干部”的大学生身份从此要自己掏钱读书。“3+2”高考模式的开始,使得很多高中的备考方案随着改变。
1995年到1998年间,考大学的难度没有降低,虽然没有开始大规模扩招,但当时的大学生已经失去了一定的神圣光环,已经不像上世纪90年代初那么高不可攀。可能由于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将近20年,社会上各种类型的职位都增加了需求,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科文理兼收,所以学生对文科、理科的选择偏向也更多地投向于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反而少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心理。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该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的基础上激增了22万人。此举大大扩展了高等教育的受益面,但也引发了关于“教育质量下降,大学文凭是否贬值”的激烈争论。
2000年后的高考,其参与者是这个时代最年轻的一批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个性鲜明,主见十足,对于高考,他们的思考已经突破传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却不可避免地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他们怀疑应试教育和高考的效益,抗拒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他们仍要被高考指挥着生活和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0石家庄11月造价信息.pdf
- 大连乐百年西山项目中式别墅板块广告推广提案.pdf
- 东风汽车公司社会责任报告.pdf
- 广告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pdf
- 广联达钢筋软件基础培训教材.pdf
- 后现代主义广告的创意表现研究.pdf
- 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pdf
- 景观意识下的户外广告设计研究.pdf
- 跨国广告公司中国化历程探析.pdf
- 论教师裁量权之行使与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認定.pdf
-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附答案.docx
- 金融科技动向2024年下半年.pptx
-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最新.docx
- 租房带装修的房子合同范例.docx
-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完美版.docx
-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1套.docx
-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审定版.docx
-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完整版.docx
-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必考题.docx
-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最新.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