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 态 建 筑 第一章 绪 论 一、课程目的与内容 ? 课程目的 了解“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建立环境与生态意识,能够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实践。 ? 核心内容 生态建筑的概念与本质,国内外生态建筑发展概况及基本理论,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环节和初步方法。 ? 考查方式 论文(2000字)+平时成绩,论文题目待定。 ? 参考书目 1、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夏云,夏葵,节能节地建筑基础,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3、宋晔皓. 结合自然 整体设计: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研究.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周若祁,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 5、I·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芮经纬译,倪文彦校.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2. 二、生态建筑的概念 两则消息: ? 2005年2月1日? 《商务周刊》 诚毅投资股份(厦门)有限公司、《商务周刊》杂志、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推出“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宣告上海、大连、北京、广州、成都、青岛、杭州、桂林、珠海和厦门为中国十大“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 2005年10月6日? 《京华时报》 英国《经济学家》旗下智囊团“经济学家信息部”(EIU)日前评出全球“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加拿大首都温哥华位居榜首,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天津并列第70位。 一个问题:什么是“生态建筑”? ? 本质思考 “生态建筑”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每座城市的发展都应该以“宜居”为永恒目标。传统消费观转向现代发展观。 ? 核心指标 “生态建筑”的内涵广泛,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文化环境诸方面要素。核心标准应该是居住者的生存质量。 ? 终极目标 “生态建筑”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齐头并进,追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宜居城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建筑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三、生态建筑的发展过程: 引言: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随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 60~70年代以前 早期朴素的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 1.现代建筑一些基本的设计思想源泉; 2.适应气候和地域等条件要求的建筑设计研究。 60~70年代以后 缘起:认识到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种种问题 1.人口膨胀 2.资源耗费严重 3.环境污染加剧等 结果:各个行业和方面都对环境研究和设计产生兴趣 关注生态环境、关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生态学家等开始提出注重生态的设计思想和概念:(不只是“建筑”,但包含建筑) 80年代以后 “可持续发展” 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同样应该顺应这一思想的要求。 1987年正式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针对8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现象,提出的战略性决策,是对以“发展有极限”和“发展无极限”论调为代表的各种针对未来策略观点的扬弃。 建筑学观念的变迁 21世纪建筑学观念进入生态建筑学阶段。此前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一个递阶都伴随着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飞跃。   1、实用建筑学阶段:建筑作为生存的物质手段(巢穴)。   2、艺术建筑学阶段:关注人本身的需求和艺术表现力。   3、功能建筑学阶段:建筑视为工业产品,建筑设计成为职业,人们更多地关注建筑学理论发展和设计手法变化;   4、空间建筑学阶段:个体走向群体,关注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后期发展为城市规划,着眼于城市总体与建筑本身的关系。   5、环境建筑学阶段:这是认识并实践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的阶段,产生景观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是建筑发展史新突破。属于建筑学基础理论范畴。研究人类生存、生活、生产行为规律。建筑、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生态建筑系统由硬件部分(房屋、道路、广场)、弹性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地、绿化)和软件部分(人群、社会、生理、心理、经济、美学等要求)组成。 往往注意硬件部分的设计,忽视弹性部分的破坏、恶化和减少,更忽视软件(隐形)部分,忘记了建筑的目的和建筑中生态的

文档评论(0)

一天一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