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讲 艺术家:体验的阐释者 体验:就是主体(人)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活生生的、对于生命之价值与意义的感性把握。 艺术家心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的敏感性,即敏感地感受世界、体验人生,从而产生充沛的情感积累和强烈的创作冲动。 题:人存在的标志是什么? 从生理学的角度说,人的肉体的存在,他(她)的衣食住行就是他(她)存在着的标志。 从人类学、价值学、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存在于世却是以精神的维度来衡量的,活着(肉体的)并不等于存在着,肉体存在不等于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一般动物之生存的d存在:他对自身存在以及世界的意义有所领悟。他意识着、体验着自己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领悟”等词既不是康德哲学中所说的“感性直观”,也不同于一般认识论中的概念理性、逻辑理性。它不是解决人对于世界的事实的事实认识,而是解决人各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意义的体验。 第一节 体验与人的生命存在 一、什么是“体验”(A) 1体验:就是对生命的体验。两个重要的涵义:1)强调生命、生活,体验就是指对生命、生活的亲身感受;2)强调主动性、动作性,体验决不是被动的行为,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主动积极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总之,体验的特征在于它标明了存在的基本方式,体验就是存在的展开和亮相,它不仅是肉体的感官知觉,也不只是理性思维,体验的状态是一种高度澄明的心灵境界。 一、什么是“体验”(B) 2体验与经验:情感是体验的核心,体验 的出发点是情感。体验的三个特征是生命性、 情绪性和高强度性;经验是认识活动,体验是 “物我两忘”。 例1 以花为标本进行实验,我们是在经验着 花,但托尔斯泰看到牛蒡花想起生命的意义, 他就在体验花了,因为他发现了花与生命之间 的内在联系。 二、体验与人的解放 体验与人的生命相关,有人甚至把它当作 生命存在的标志。但什么是理想的人生?体验 者通过体验应该向什么样的人生生成?这个问 题涉及到人的本质、人的理想、人的价值等一 系列重大问题。从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进程 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 西方哲学家与美学家常常从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角度思考体验与生命存在的关系;二是近代以 降对体验的思考带有强烈的反文明色彩。 柏拉图:是一个理性本体论者,他 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 成,肉体属于感性界,是虚幻、是 罪恶;灵魂者是理性界,是本体,是神圣。人出生前灵魂生活在无比美好的神圣理性世界,出生后则堕入感性世界,而且追逐名利,失去了理性家园。那么,怎样才能重返理性故里?这就要靠体验——迷狂的回忆。灵魂能够通过回忆再度窥见最高的理性所曾见到的美,从而产生迷狂般的喜悦。柏拉图的理想,是理性人的最终生成。 叔本华:要通过艺术的体验(日神式的静观) 而灭寂生命意志、忘掉人生的痛苦。 尼采: 要通过审美的体验(酒神式的沉醉)来醉生,高扬生命意志,向着一种意志强盛、生命力勃发的感性人生成。 柏格森:同样持感性本体论。他将“生命冲动”视为世界的本体, 视为生命的同义语。体验是通向生命的中介。生命是绵延,不能凭逻辑理性和分析方法把握,分析、概括、抽象甚至语言符号都只能肢解和歪曲生命绵延本质。 弗洛伊德: 是感性本体论者, 它表现为个体无 意识——原欲、 本我、与意识、 超我对立。 荣格:是感性本体论者,它表现为集体无意识、原型。 现代工业文明早在18世纪浪漫派先哲那里遭到非难。 卢梭:把人 类不平等的起源归 咎于科学的进步, 他认为“科学与美 德势不两立,而 且一切科学的起 源都卑鄙”。 席勒、费希纳、海德格尔、马尔库兹等生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等无不对文明表示微议。 思考:为什么生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文明如此反感? 科学自身回避关于人的本质和世界的本 质问题而转向实用和操作。它的兴趣从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而不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等本体论的问题。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兴起都标明了这一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感性:是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等心理功能和心理机制。 理性:指人的概念、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的能力。 技术理性的发展带来的结果:直接导致了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分裂,人的情感、想象、直觉受到了压抑,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竺乾威、 朱春奎、李瑞昌: 《公共管理导论》 第十一章 法治与监督.pptx VIP
- 大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doc
- 《二次函数》PPT优秀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全册全套》课件.pptx
- [中央]2024年民政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竺乾威、朱春奎、李瑞昌:《公共管理导论》 第九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pptx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走进西方音乐》章节测试答案.pdf
- 竺乾威 、朱春奎、李瑞昌:《 公共管理导论 》第十章 公共危机管理.pptx VIP
-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ppt课件[文字可编辑].ppt
- 第17课 物联数据需采集 课件 义务教育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