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基础 二点透视实际运用 利用二点透视的原理,绘制效果图。 2. 基础 1. 绪 论 文艺复兴时期 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梵蒂冈宫 圣彼得大教堂 凡尔塞宫 哥特式建筑—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 —科隆大教堂 1. 绪 论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之前建筑的比较 哥特式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尖顶。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用半圆形券、厚实墙体、圆形穹窿、水平面的厚檐口取代了哥特式风格中的尖券、小塔、束柱、扶壁。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形成与哥特式风格相异的风格。 1. 绪 论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的培养模式 建筑师普遍是全才。 (既是工程师,同时还是画家、雕塑家等) 1. 绪 论 包豪斯时期建筑师的培养模式 (Bauhaus,1919/4/1~1933/7) 对新材料、新技术导致的新形式的探索和空间创造力的培养。 1. 绪 论 包豪斯重要改革在于6点: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 1. 绪 论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6、创造了“基础课”,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的。1920年由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 1. 绪 论 现代建筑运动之后建筑师的培养模式 (19世纪后期~20世纪30年代之后) 更强的专业思维能力。 1. 绪 论 书上提出“迅速变化的世界、层出不穷的问题使建筑师思不暇接,哪里还有时间泡在低效的图面‘表现’之中”。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建筑表现技法”? 1. 绪 论 建筑师不能亲自制造房屋,建筑师必须借助“媒介”来传达设计信息,“建筑表现”便是不可缺少的设计媒介。 2. 基础 2.1 透视 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线:目光投射的直线,是视点与视觉中物体之间的连线。 心点:是视域的中心,也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点。 视平线:将心点延长的水平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 消失点: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失于一点。 2. 基础 主要透视画法有: 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视法。 2. 基础 一点透视 也叫平行透视。 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 基础 2. 基础 二点透视 也叫成角透视。 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2. 基础 2. 基础 三点透视 也叫倾斜透视。 在两点透视现象中,其中上下方向的各边界与我们的视心线不垂直时,立方体各边延长线分别消失于三个点。 2. 基础 2. 基础 一点透视实际运用 利用一点透视的原理,绘制效果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