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关联企业风险 建立股权关系复杂的关联企业组织网。编织此类关联企业组织网的手法通常是:先直接注资设立一个母体公司,再通过该母体公司设立数家载体公司,而后通过这几家载体公司交叉参股设立若干家公司作为申请银行贷款的主体,从而编就看似股权关系松散实则环环相扣的关联企业组织网。对于这类关联企业网中的借款企业,银行很难掌握其实际控制人,关联贷款风险在早期很难发现。 采取交叉担保的方式骗贷。为避免贷款银行追查关联企业关系,这类关联企业通常采取交叉担保,且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不同时在一家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担保方式更具隐蔽性,能够避开银行对其贷款担保关联关系的注意。 贷前调查不尽职,不能有效识别风险。对于这类借款人提供的贷款申请材料,若银行授信调查人员不认真核实有关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将无法有效识别骗贷风险。如:对借款企业提供的董事会签字样本、年度审计报告等不做真实性验证、对报表中的重大资产项目不与实物资产进行核对,在未到借款企业实地调查的情况下完成调查报告等。 贷款审查流于形式,不能把好风险关口。授信审查部门若不能对有关贷款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认真复审,对企业财务报表中有关指标的异常情况没有足够的敏感度,或者对申请材料中的疑点提出授信审查意见但未跟踪落实,可能把不住风险防范的第二道关口。 贷款资金监控不到位,不能避免挪用风险。在实际执行中,信贷人员对贷款资金的监控往往流于形式,监而不控,使借款企业能够轻而易举地挪用贷款。 贷后管理极为松懈,不能发现贷款风险。对于这类借款企业商业银行若不能切实落实贷后跟踪检查制度,定期下户对借款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则可能丧失及时发现贷款风险和采取相应资产保全措施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发生贷款损失。 3、原因分析 一是银行没有做好尽职调查,没有发现贷款企业的背景及相互关系;二是一般来说这些关联企业或集团企业,名气很大,银行没有认真履行相应程序,而得到较高的印象;三是关联企业或集团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容易做手脚,弄得报表甚是好看,非专业人才用心去查是难以识别出来的。四是信用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无法或难以获取关联企业或集团企业的资信情况,关联企业就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商业银行获得数倍于其自有资产的贷款。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担保,极大地放大了貸款规模。   一是要强化信贷工作人员的尽职调查责任,督促信贷人员做好尽职调查工作;二是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特别是识别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能力;三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行内信息集中共享,从而减少关联贷款风险;四是降低对担保的依赖,严格对担保人本身的资信审查。担保仅仅是贷款发放的辅助条件,而贷款决策的首要依据项目本身产生的预期收益。? 利用衍生工具的金融创新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双刃剑”,它在得到巨额收益的同时可能马上面临巨额损失的深渊。1993年以来,日本鹿岛石油公司衍生交易亏损达15亿美元。即使是投资怪杰乔治·索罗斯在1994年2月下旬,由于美日贸易谈判暂告破裂、日元大幅升值,他所管理的索罗斯基金一夜之间就亏损5亿多美元。2004年11月30日,由陈久霖任职CEO、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从事投机行为,在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翻船,造成5.54亿美元巨额亏损,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因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为了转移和分散银行业的信用风险,20世纪 90年代国际金融衍生市场上出现了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是指以贷款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实质是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以一定代价转嫁给其他机构,最终达到降低自身对信用风险的暴露水平。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衍生工具,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使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消极、被动的回避风险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衍生产品交易本身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盈利必然是交易对手的损失。如果运用得当,衍生产品能够使得企业、个人减少因未预期到的利率、汇率或者商品价格的波动带来的损失;但与任何一种产品一样,如果运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到位,就会发生较大的金融损失。从央行研究局的《中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持》报告所表明的数据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潜在的金融风险是十分巨大的。据统计,2003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9.7%,是1995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房地产开发贷款为6657.35亿元,同比增长49.1%,是1998年的3.2倍,也是1995年以来的最大增幅,而这还是在从1998年以来连续5年高速增长基础上的数据(1999-2002年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增长幅度分别为15.84%、11.81%、32.96%、27.78%);六年来,个人的住房贷款增长更是疯狂得无可复加:200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11779.74亿元,同比增长42.46%,2003年与199

文档评论(0)

14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