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與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探討 因為董氏針灸與馬丹陽祖師所傳的針法有關,尤其董氏倒馬針法與馬丹陽祖師所傳的天星十二穴有密切的關係,李國政教授經過漫長的推敲思索,終於恍然大悟,領會到其中的奧妙關係,在此把領悟的心得,毫無保留地公佈,盼能引起針灸界同好們的研究興趣,剌激針灸醫學的學術研究風氣,並盼望能使台灣特有的董氏針灸治療法,發揚光大,使更多的患者因而獲得更好的治療,亦讓董氏針灸治療法受國際矚目,能更加深入地研究與探討。
一、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意義
馬丹陽祖師本名成義,字宜甫,後改為鈺,宋代抉風人,金代貞元年間進士,後學道於王重陽祖師,與其他六位師兄弟們號稱全真七子,其妻孫不二亦為七真之一。
馬丹陽祖師不但精通於丹道,亦精通針灸,其所流傳的天星十二穴歌,說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與取穴方法,對於後代針灸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歌訣如下: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衛昆崙穴,
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準如湯潑雪,
北斗降真機,金鎮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對後世影響極鉅,但自其歌訣流傳以來,針灸醫療界似乎只對前面的十二個穴位,有詳細的研究及臨床使用,但卻忽略了此歌訣的精髓所在,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通則,便是這兩句話:“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1 “合擔用法擔”
所謂“合”,便是要二個才能合,即“偶”的意思,用於針灸上即為兩針的意思;所謂“擔”,便是挑的意思。故“合擔”即表示用兩根針挑。如此馬丹陽祖師此句歌訣:“合擔用法擔”真正的白語含意便是:“用合擔法,擔。”即下針時,若用“擔法”,即是用“合擔法”來“擔”。臨床運用取穴上,便是在同經上用兩根針下針,以縱向把這條經“擔”起來,達到治病的效果。
據此通則,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歌訣,便舉了幾個明顯的例子在前面:“三里內庭穴”,即在三里與內庭下兩根針,把兩穴所在的胃經擔起來;“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與合谷各下一針,用此兩針把大腸經擔起來;“委中承山配”,即用委中與承山兩針,下在兩穴所在的膀胱經上。故只要了解此通則,在同一經穴上取兩穴,便可成為馬丹陽祖師所說的“擔法”了。
2 “合截用法截”
所謂“合”表示兩針;所謂“截”便是切斷的意思,故“合截”即表示用獨針來切斷,但取兩經各取一穴來合截,如此一來,馬丹陽祖師這句歌訣:“合截用法截”真正的白話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即下針時,若是要用“截法”,便是要用“合截”的方式來“截”。臨床運用取穴上,即表示用兩根針,各在不同的經上,以橫向把這兩條經給“合截”起來,以達治病的目的。
據此通則,馬丹陽祖師便在其歌訣前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通則。例如:“太衝昆崙穴”即為截法的一個例子,太衝屬肝經、昆崙屬膀胱經,此截法運用於其上,便是在太衝下一針,昆崙下一針,用此兩針在不同經上“合截”此二經;另一例:“通里並列缺”亦即表示在屬心經的通里,與屬肺經的列缺,各下一針,以此兩針做為截法中的“合截”。
3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故由“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此取穴通則,便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各經絡上自由運用,使治療的方法與效果達到最大。所以馬丹陽祖師便在此兩句通則後面接著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準如湯潑雪。”自馬丹陽祖師流傳此天星十二訣以來,大家只局限在前面所提的六組配穴,卻沒有人點出其中的精華所在,即此取穴的通則“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李教授在百般思索下,突於夜頓悟其中的道理,在此不存私心,毫無保留公開出來,希望針灸醫療界可由此得到一點思考上的突破,使治療效果更好,下針更加靈活自如,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二、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對後世針灸治療的影響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流傳,對後世影響極鉅。其中前面所提到的擔法,便發展出後來的蟒針針法、透穴療法及董氏針灸倒馬針法的直三針;截法便發展出許多三針的治療法,例如踝三針、膝三針、腰三針、脊三針、腹三針、足跟三針等,及董氏倒馬針法中的橫三針。
董氏倒馬針法,便是以馬丹陽祖師所傳的天星十二穴取穴通則,再加以發揚光大,董公從馬丹陽祖師的取穴法得到啟示,並且加上自己的創見及臨床經驗,覺得兩針的效果仍不夠,便多加一針,成為三根針的董氏倒馬針法。故董氏的倒馬針法便可分為三種:直三針、橫三針及指揮針法。
擔法發展出直三針,即上下呼應法,主治全身、臟腑的病變,因其用三針等距的倒馬針法,使其可通三焦。
截法發展出橫三針,即左右呼應法,主治局部病痛,因其使用局部等距的倒馬針法,使其治療局部病變。
指揮針法即三角相應法,乃董氏倒馬針法的靈活運用,兩根針同一條經上取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