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下垫面植被状况与沙尘关系分析报告》.ppt

《内蒙古下垫面植被状况与沙尘关系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下垫面植被状况与 沙尘关系分析报告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原是几亿人赖以为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草原也是很脆弱的生态系统。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一、内蒙古草原的生态地位 内蒙古草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 内蒙古草原处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内蒙古草原植被保持完好,具有很强的生态防护功能,成为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防护屏障。 但半个世纪以来,草原及其农牧交错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满负荷和超负荷地开发利用为主,是以损坏生态环境,突破水、土、生物资源的循环再生机制为代价的,过分强调了它的资源承载力,而忽视了它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承载力,造成大面积草原发生荒漠化。 特别是植被覆盖度较低的荒漠草原和沙地草原的荒漠化,引发的生态问题更加的突出:荒漠草原的退化使草群盖度显著减少,地表裸露导致土壤沙化。这就为扬沙浮尘的天气提供了主要的土沙物质,再加上内蒙古草原正处于西伯利亚--蒙古寒潮和季风入侵我国的前沿地区,成为我国沙尘的主要来源。 二、近几年沙尘发生路径及强度分析 冷空气引起我国沙尘天气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东路:从蒙古国东中部南下,影响我国东北、内蒙古东部、中部和山西、河北、京津地区及以南地区。中路:从蒙古国中西部东南下,影响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中南部及以南地区。西路:从蒙古国西部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东南移,影响新疆在内的西北、华北及以南地区,如图所示: 三、沙尘暴发生的下垫面植被条件分析 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是特定的天气背景和下垫面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许多资料表明,西北地区,尤其是春季,有相当多的大风日数, 下图曲线说明了沙尘暴爆发与季节关系,多发季节在春季。 沙尘暴的发生,除了要有强风条件外,还要有“起沙”的下垫面植被条件。在春季大风期间, “返青期”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好坏直接影响下垫面的覆盖,对于“起沙”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秋冬季植被生物现存量(枯立物)的多少,也会对第二年“起沙”产生影响。这两个时期都是草原发生沙尘暴的“敏感时期”。 (一)春季下垫面植被状况分析 内蒙古中西部分布着47988.72万亩的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类草原植被,这些植被处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草群高度3—10厘米,盖度5—20%,草原生产力较低,每亩仅有10—40公斤。近几十年来,中西部草原退化较严重,面积达47158.79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40%。中西部地区草原地势平坦开阔,是沙尘暴容易产生的先天条件,植被稀疏、低矮,地表裸露面积大,下垫面温度变化剧烈时,很容易起风。裸露的地表为沙尘提供丰富的沙尘,而稀疏的植被又不能有效地拦截这些沙尘,导致沙尘暴的产生和发展。由此看来,春季下垫面植被覆盖度对于春季起沙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遏制草原退化,维护草原植被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是减轻沙尘暴危胁的有效途径。 由于地面覆盖植被少,地表温度升高快,一旦遇到冷气流,就地起沙,而且强度极大。 2006年6月1日白彦敖包草原景观图 图7 锡林郭勒盟近三年5月份天然草地草群高度动态变化 图8 锡林郭勒盟近三年5月份天然草地草群盖度动态变化 3. 内蒙古西部荒漠春季植被分析 内蒙古中西部荒漠草原区近几年草原返青后一直受到干旱影响,植被长势一直较差。 根据地面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该地区春季返青期牧草单位面积产量、高度及盖度普遍低于去年同期,比如,2005年内蒙古西部荒漠区不但返青推迟,长势比上年差很多,从下图可以看出,2005与2004年5月同期该地区植被长势相差极大,04年(左图)植被指数多在0.05-0.1之间,而05年植被指数在0.25-0.35之间波动,相差0.2-0.25。 图9 04-05年5月8日阿拉善植被指数图 (二)近几年冷空气途径区秋冬季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分析 从图7可以看出,2005年与2004年比(上),内蒙古西部荒漠、中部的荒漠草原及沙地草原地区秋季牧草产量大部分下降或少部分有上年持平,锡盟东部乌拉盖、东乌旗以及内蒙古东北地区秋季生物现存量较上年大幅度提高。2005年与平均年份(2001-2005平均值)比较(下),产量普遍上升,只有中部的东苏旗、西苏旗和四子王旗草原减产。 (2)偏中西路径区域下垫面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偏中、西路经的冷空气途径区域草原秋季现存生物量动态变化见表3。表3表明:该地区2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