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单回顾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在60余年的时间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例: 今天的PC机与过去的大型计算机 1与4195 促使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发展分代上的偏见:器件? 例:850MHz的超级计算机IBM蓝色基因/P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创新是其主要因素。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不仅在于器件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创新。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之前,器件和对冯.诺依曼系统结构的改进使计算机性能大约以每年25%的速度提高。 20世纪70年代,VLSI技术和微处理器的出现加速计算机的发展,其性能约以35%的速度提高,并逐步转向以微处理器为基础来组成计算机系统。 在软件上,人们已极少使用汇编语言编程计算机,从而降低了目标代码兼容性的要求; 通用、跨平台操作系统如Unix和Linux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成本和风险进一步降低。这促使了20世纪80年代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又使指令级并行(从采用流水线到多指令发射)和Cache(高速缓存)技术的使用普遍得以推广。 Intel及时跟上发展的脚步,在其处理器内部将x86(或IA32)指令翻译成类RISC指令,并大量采用许多RISC新技术。而红极一时的VAX系统结构则惨遭淘汰,被RISC系统结构所取代。 然而,自2002年开始,处理器性能的增长降到了每年约20%的水平。其原因大致有3个: ①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带来器件内部热耗的迅速增大; ②半导体器件集成度提高的余地不多; ③系统结构上没有多少可以有效发掘的指令级并行,存储器迟延很难设法降低。 2004年,Intel取消了其高性能单一处理器的研究计划,转而加入IBM和Sun阵营,宣称将通过发展多核处理器来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性能。这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处理器的性能不再只依赖于指令级并行,而应更关注线程级并行和数据级并行。一般来说,指令级并行属于隐式并行,它主要利用编译器和硬件技术,可以不需要程序员的干预。而线程级并行和数据级并行是显式并行,要求程序员编写并行代码来改善系统性能。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将是计算机系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动力。 19年前提出的分类提法已不能正确反映当前计算机在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现状。原因如下: (1)所谓巨型、大、中、小、微型计算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2)现代计算机的硬件处理核心基本相同。 (3)出现于上一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扩大和深化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对通用计算机而言,无论何种机型,都存在对网络高带宽和高速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要求,应用促使了处理器的融合。 本世纪来,出现了以桌面计算机、服务器、超级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四大主流技术。 1.桌面计算机 桌面计算机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分为个人计算机(PC)和工作站两种。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导致了桌面计算机取代了传统的分时系统。这类计算机市场最大,市场需求趋势是提高性价比,多媒体和网络应用性能是用户所关注的。 3.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可看着是一种专注于科学计算的高性能服务器,通常价格昂贵。其结构上采用多处理器或集群系统,更注重浮点运算的性能。 4.嵌入式计算机 嵌入式计算机是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微处理器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的精简计算机系统。它是计算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小到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智能电器、PDA(手持数据设备),大到某些昂贵的工业和医用控制装置。 嵌入式计算机对系统的功能、成本、可靠性、实时性、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系统结构和组成按需而定,比如根据用途尽量简化操作系统、最小化存储器、最小化接口和最小化功耗,以较低的成本来满足应用的要求。 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 由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组成或者说由人员(people)、数据(data)、设备(equipment)、程序(program)、规程(procedure)五个部分组成 从人们使用机器角度,可以将系统看成是按功能划分的从第0级至第6级等7层机器级组成的层次结构。 按功能划分: 实际机器 第0级 硬联逻辑---硬件维护员、设计员 硬件实现 第1级 微程序设计---逻辑设计员 固件实现 虚拟机器 第2级 机器语言计算机----机器语言程序员 第3级 操作系统---操作员 第4级 汇编语言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员 第5级 高级语言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员 第6级 应用程序---用户 对“虚拟机器”用户来说,他是通过该层次的语言来了解和使用计算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