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入放射学总论讲座132p.ppt
介 入 放 射 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 介入放射学的定义 介入诊断学 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简单器材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生化材料和影像学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 介入治疗学 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一)世界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学科的萌芽 古埃及人用天然芦苇的管茎扩张尿道狭窄 利用置管方式解除体内管道器官的阻塞 1904年Dawbon对颜面血肿供血动脉的栓塞 1929年Formann在自身体内进行右心导管插管 学科兴起的基石 经皮血管穿刺技术 1953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医师首创了经皮股动脉插管作血管造影的方法,为当代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经皮同轴同轴血管成形术 1964年美国放射学家Dotter开发了同轴导管系统的血管成形术,为球囊导管扩张术和内支架成形术奠定了基础 学科兴起的基石 经皮血管穿刺技术 1953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医师首创了经皮股动脉插管作血管造影的方法,为当代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经皮同轴导管血管成形术 1964年美国放射学家Dotter开发了同轴导管系统的血管成形术,为球囊导管扩张术和内支架成形术奠定了基础 学科的确立和认可 1967年Margulis在美国放射学杂志AJR上提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a new subspeciality” 1976年Wallace在“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1979年Wallace在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在国际学术界达成共识 技术的进展---球囊成形术 1964年1月16日Charles Dotter首次应用经皮穿刺插管,用不同直径的聚四氟乙烯同轴导管(coaxial Teflon-catheter)扩张技术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获得初步成功 1973年Andreas Gruntzig发明了球囊导管(balloon catheter)后,使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1977年Eurich首先把经皮血管成形术应用于冠状动脉,继而在欧美普遍开展 技术的进展---内支架成形术 Dotter在1969年首先完成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动物实验 1983年他又首创了镍钛记忆合金螺旋管状支架 1985年Gianturco和Palmaz分别创造了不锈钢Z型自涨式和球囊扩张式支架 90年代,支架广泛应用临床 技术的进展---经导管栓塞术 1930年Brooks应用肌肉片栓塞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获得成功,开创了栓塞治疗的历史 1963年Nusbaum和Baum首次报道,应用血管造影术可发现流速低至0.5ml/min的活动性出血,继而采用经导管动脉内连续注入加压素控制出血 Roesh、Dotter、Brown报道经导管注入自体血凝块栓塞胃网膜右动脉治疗急性胃出血 20世纪70年代初期,各种栓塞剂(如明胶海绵、聚乙烯醇、组织粘合剂、可脱球囊等)的发展及导管技术的改进,推动了栓塞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技术的进展---经导管栓塞术 70年代中期,Giantureo和Wallace研制了用于栓塞的钢丝圈 1981年Ellman等报道用无水酒精消除组织或器官功能,首次用于栓塞肾脏 随着微导管、微钢圈的应用,进一步使外周血管和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的栓塞治疗更为有效 日本学者打田日出夫、山田龙作等将栓塞术引入肿瘤治疗范围,率先开展了肝细胞癌的经动脉经导管化疗-栓塞术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方法分类 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puncture/dranage technique) 血管穿刺,如动静脉或门静脉的穿刺 囊肿、脓肿、血肿、积液的穿刺治疗,如肝囊肿的穿刺治疗 实质脏器肿瘤的穿刺治疗(消融术),如肝细胞癌的穿刺治疗 采取组织学标本,如经皮经肝的穿刺活检 阻断、破坏神经传导用于止痛,如腹后壁神经丛的固定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腹痛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方法分类 成形术(angioplasty) 恢复管腔脏器的形态,如动脉狭窄 建立新的通道,如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消除异常通道。如闭塞气管食道漏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方法分类 灌注/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embolization) 各种原因出血的治疗,如消化道出血 实质脏器肿瘤的治疗,如肝细胞癌的栓塞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