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出血热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科.PPT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 传染病科 尹有宽 概 述 出血热肾综合征(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s, HFRS),由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理特征: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 临床特征: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 病 原 学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汉坦病毒,有包膜,单链负股RNA。病毒抵抗力弱。 大中小RNA3个基因片断可以 编码不同病毒和蛋白 血清分型:15型。中国流行2型:I型汉滩型--野鼠型;II型汉城型--家鼠型。 1993年,美国西南部流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 对各种脂溶剂和消毒剂敏感。 汉坦病毒分型 流行病学 传染源:鼠(HNT-黑线姬鼠,SEO-褐家鼠,大白鼠) 传播途径: 虫媒传播:革螨、恙螨叮咬吸血 (鼠——人) 动物源传播:鼠分泌物——消化道、 呼吸道、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胎盘 人——人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分布:欧、亚、美;90%病例在中国 流行时间:小高峰-5、6月份,大高峰-12、1月 流行有地区性 发病机制 病毒因子:启动因子 早期病毒血症 不同血清型引起临床症状不同 血管内皮细胞等组织发现有病毒 体外培养 发病机制 免疫学说: I型变态反应:IgE、组胺明显增高 III型变态反应 特异性细胞免疫明显增强,CD4/CD8↓,Tc细胞和B细胞增高 细胞因子和介质作用 IL-2,TNF,前列腺素,内皮素↑ 基本病理变化 全身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广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心脏、肺、肝、肾、消化道、垂体前叶均有出血。 后腹膜胶冻样水肿。 病理生理 休克: 原发性休克: 全身性小血管受损 通透性增加 血浆外渗 红细胞凝集 血液粘稠 DIC 微循环障碍 血浆外渗 继发性休克:大出血,继发感染,多尿期水、电解质补充不足 病理生理 出血: 发热期 小血管损伤 (病毒,CIC沉积,微循环衰竭) 血小板减少 (生成减少--骨髓抑制;消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修补;破坏过多--CIC+C3) 血小板功能障碍 (肝素 、胍酚 第3因子生成减少) 病理生理 出血: 休克期-少尿期: 凝血机制异常:病毒,CIC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基底膜胶原暴露 XII凝血因子激活 血浆外渗 血液浓缩 粘滞性增加 内源性凝血激活 DIC 酸中毒 肝素 ↑ (肥大细胞↑ ,肝素灭活↓ ,肾排泄↓ ,血浆蛋白与肝素结合↓ ) 病理生理 急性肾功能损伤: 肾血流↓ CIC 肾间质水肿和出血 压迫肾小管, 肾素、血管紧张素↑ 血管收缩↑ 肾小管管腔阻塞(蛋白、管型)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9天,一般为2周 临床分期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临床表现 发热期:持续3-7天 发热,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 三痛:头痛、眼痛、腰痛 三红:脸红、颈红、上胸红 三出血:球结膜、软腭、腋下。 酒醉貌 软腭出血 球结膜出血 腋下出血 临床表现 低血压休克期:在病程第4-6天,持续1-3天。 血压下降(12/9kpa), 脉搏细速,四肢厥冷,尿量减少,呼吸急促,烦躁。 临床表现 少尿期:在病程第5-7天,持续1-4天,尿量少于400ml/24h。 尿毒症表现(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抽搐) 出血加重 高血容量综合征 感染(泌尿道、胆道、呼吸道)。 临床表现 多尿期:在病程第10-12天,持续数天。尿量大于3000ml/24h , 低比重。 电解紊乱 感染 临床表现 恢复期:自第四周起,持续几周。 临床分型 临床分型 轻 中 重 危重 体温℃ 38 39-40 40 40 血压(kpa) 正常 12 9 难治 出血 少 明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