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通信系统
8.1设计范围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系统由专用通信、公众通信和警用通信三大通信系统构成,包括一期工程范围内的16座车站、区间、1座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1座控制中心(一、三、六号线合建)、1(2)座主变电站的通信系统工程设计,同时考虑预留与二期续建工程相衔接的条件。
8.2主要规范和标准
8.2.1《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8.2.2《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8.2.3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协议;
8.2.4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有关建议;
8.2.5其他相关设计规范;
8.2.6本规定中特别制定的标准和技术规定。
8.3一般要求
8.3.1专用通信系统必须满足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近期运营和管理的语音、数据、图像等通信业务需求(包括为地铁其他自动化系统提供通道),并适当考虑远期的扩展需要;公众通信系统应能将移动运营商的通信延伸至地下车站和隧道;警用通信系统应能将地面公安无线通信延伸至地下车站和隧道,并为警务站、派出所、轨警分局的公安值班员提供全线车站公共场所的详细监控图像。通信系统组网必须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经济合理,扩充方便,维护简单。
8.3.2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系统应能与重庆轨道交通既有及在建线路的通信网络互联,并为今后其它线的接入预留一定的条件。
8.3.3通信系统应能全天候运行,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通信系统应能迅速转变为应急通信,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使用提供方便。
8.3.4通信系统设计应符合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小型化、环保化的技术发展方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国产设备。
8.3.5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和模块应具有自检功能,并采取适当的冗余,故障时自动切换并报警,控制中心可监测和采集车站设备运行状况并记录、保存。
8.3.6本系统应适应地下、高架环境和隧道条件,选用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防尘、防锈、防震、防潮、防晒的设备和材料,并不得侵入设备限界。
8.3.7本系统设备对环境的要求:
1)温湿度、防护等级及振动冲击条件,见下表:
工作环境 室外设备 室内设备 温度 -10℃~ -5℃~5℃ 湿度 35℃时10%~ 25℃时30%~ 设备防护 IP65 IP50 振动 振频 55Hz 100Hz 加速度 2~20m/s2 20m/s2 持续时间 4~10ms 70ms 20~50m/s2 20~50m/s2 74.8~Kpa 工作制 连续工作 2)设备限高:室内≤2200mm,隧道及高架桥内符合设备限界要求。
3)通信机房地面均布荷载设备室不小于600Kg/m2,电源室不小于1200Kg/m2。
8.4专用通信系统
8.4.1传输系统
1)传输系统应具有可靠、冗余、可扩展、可重构和灵活的特性。传输网络的传输服务质量及接口功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及原邮电部标准。传输设备及媒体应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功能,足够的带宽及灵活的分下/插入功能。
2)传输网络应能传输地铁运营管理所需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主要有以下内容:
(1)各种调度电话;
(2)站间行车电话;
(3)无线通信;
(4)公务电话;
(5)有线广播;
(6)闭路电视监控信号;
(7)时钟信号;
(8)计算机网络信息;
(9)乘客信息系统信息;
(10)公众通信信息;
(11)警用通信信息;
(12)通信系统本身的管理、监控信息;
(13)综合监控信息;
(14)自动售检票信息;
(15)列车自动监控信息;
(16)其它运营维护数据或信息。
3)传输网络在构网时,不仅应满足本线运营、管理的要求,而且还应充分考虑规划线传输网络的互连、互通,为今后其它线的接入预留一定的接口条件,为重庆轨道交通的信息共享创造必要的条件。
4)传输网应采用光纤及数字复用设备。光系统应设主、备用通道,利用设于两条隧道(高架桥)光缆中的光纤构成光纤自愈环,保护切换时不应影响业务正常传输。
5)传输网络在各节点应能提供点对点式、一点对多点及总线等信道形式,其形式和数量可通过软件进行设置并调整。
6)传输网络在各节点应能提供音频、数据及图像等用户接口,接口应包括:RS232、RS422、RS485、2M及10/100M、1000M等。对于低速数据信息,采用19.2~kb/s信道传输。
7)由传输网络传输的各种信息,应根据使用性质及要求提供主、备信道。主、备信道工作状态的诊断及倒换使用,应由与信道相连的其它子系统来完成。
8)数字系列比特率应符合有关标准和建议。
9)网络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可进行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
8.4.2无线通信系统
1)无线通信采用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实现并采用多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毕业论文: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根弯曲应力分析(终稿).doc
- 毕业论文:道路工程毕业设计(终稿).doc
- 毕业论文: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研究(终稿).doc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设计.doc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我校校园环境的TD-SCDMA网络规划设计.doc
- 毕业论文:转向架的检修与日常运用(终稿).doc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ZigBee 技术的多路无线抢答器研制.doc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EasyARM的液晶驱动设计.doc
- 毕业设计(论文):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doc
- 毕业论文:零序电流的保护与整定(终稿).doc
- 多点监督与特征融合校准:目标检测算法的创新与突破.docx
- 南宁市门诊HIV_AIDS患者抑郁状况剖析与影响因素探究.docx
- 医疗过失犯罪中客观归责理论的精准适用与深度解析.docx
-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ocx
- 清解瘀毒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红蛋白毒性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突破路径.docx
- 泉州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分析.docx
- 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耦合及中国战略抉择.docx
- 分布式信号波达方向 - 时延联合估计算法的深度剖析与创新探索.docx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的创新变革.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