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监察制度因何起源?在历史上起过什么重要作用?权力牵制在古代为何常常失效?登闻鼓、华表是干什么用的?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都可以在王春瑜先生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我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与权力牵制?
京报网 ??? 日期:2006-05-29 09:20??? 网络编辑 : 张书亮??????
王春瑜
?
特稿作者简介 王春瑜1937年生,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元明清史专业,获副博士学位。1979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兼任宁波市廉政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历史著作有《明清史散论》、《看了明朝就明白》、《明朝酒文化》、《交谊志》、《古今集》等。出版有杂文、随笔《土地庙随笔》、《老牛堂札记》等10余种,主编的《中国反贪史》获得“中国图书奖”。 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台谏制度 监察是跟权力同步产生的。为什么这么说?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统一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讲过,只要有一种思想存在,就必然有另一种与它相对立的思想产生。 1、登闻鼓、诽木:监察是为监督权力而产生的 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原始人共同生产,没有什么剩余产品,也不可能有私有的观念。但是到原始社会后期,形成很多部落,部落酋长开始有支配权,他有可能利用这个权力把一部分东西据为己有,这样,另外一种思想也就产生了,就是如何制止据为己有,相应的措施随之产生。 清代乾嘉学者写了很多的文章来考证明堂到底是什么。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认为明堂也就是原始部落酋长开会的一个会议厅,在明堂里面可以议事,哪一个酋长如果做了损公利己的事,就可以对他提出批评,到后来,就在这个明堂里放一个鼓,叫登闻鼓。古代还是原始的民主,对哪一个酋长有意见,认为哪一件事情处理的不公,都可以到明堂里面去击鼓,请大家来进行评议。登闻鼓发展到后来,成了县衙门口的一个大鼓,到秦汉的时候,一直到明清,这个登闻鼓一直放在县衙的门口。在演变过程中,随着腐败,这鼓也失去它原有的作用了,有的人击这个鼓,却不让他进去,为什么?大家知道一句话“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除了登闻鼓以外,更值得我们回味的是华表。在天安门前,有两个华表,好多人都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有年轻人曾经问我,这是不是国家的象征?其实不是国家的象征。牧惠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华表的沧桑》,讲天安门前的华表的来龙去脉。华表来历很早,古代称为诽木、谤木。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木头,木头上面要放一块横的板,这个样子有一点像中午的“午”,所以又称为午木。那横板上有时候要装饰一点图案,看上去像一朵花,古代“花”跟“华”两个字是相通的。所以演变到后来,就变成了华表。在华表的横板上面是可以写字的: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实际上它最早是起监察作用的。但是到秦汉以后,华表从议事的地方被搬到宫廷里去了,这样它的作用就消失了。到宋以后,华表从宫廷里面又被搬到宫廷外面去,一直沿袭到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门前面的两个华表,当初的意义完全丧失,变成一种装饰品,而且演变成一种权力的符号。 2、秦代建立的监察制度,既能监察百官,又能监督皇帝 夏朝,进入了阶级社会,但夏商周三代的监察权力建制仍然处于雏形阶段。《周礼》里面个人的执掌规定非常具体,包括监察。当然,当时的监察未必像《周礼》写的那么具体,是儒家把它理想化的产物。 战国的时候规定要对高官,包括丞相的权力进行监督,丞相如果纳贿受金,他的手下人要被处死刑,一般老百姓贪污黄金一镒(二十四两),不处死刑而受处罚。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丞相严重贪污了,不处死刑,叫别人去代过,反映出儒家的根深蒂固的政治观念,“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战国时的《法经》已经深刻打上了“打苍蝇,不打老虎”的政治烙印,这对后代有很深远的影响。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杂文,叫《月下谁敢追萧何》。我说萧何如果贪赃枉法,跟晚上月下强盗杀人放火本质上是一样的,强盗你可以去抓他逮他,谁敢月下去追萧何呢?历史上的萧何确有问题,他也受贿,买了很多田产,这里面有贪污腐败行为,但是谁敢去处理萧何? 商代因为有文字记载,所以现在研究殷商史的学者对商代的政治制度很清楚。殷商也有一些防止腐败的措施,但是还很不完备。严格讲起来,中国的监察制度跟权力牵制要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比较健全。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个监察网,这对抑制官吏腐败起了约束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官,御史是监察百官的,谏官是对皇帝进言的,也可以说是对皇帝进行监督的。御史大夫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的?就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有正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ppt
- 世界经济危机的本质.doc
- 试述高中数学教育评价的内容.doc
- 思修第二讲:婚姻法.ppt
- 数理统计试题(硕士入学)2005.doc
- 数学模型-第七章 差分方程模型.ppt
- 数学模型-第十一章 马氏链模型.ppt
- 数学实验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doc
- 思维改变心态_有眼界才有境界.doc
- 思维习惯模式及心理行为分析讲座(原创).ppt
- 多点监督与特征融合校准:目标检测算法的创新与突破.docx
- 南宁市门诊HIV_AIDS患者抑郁状况剖析与影响因素探究.docx
- 医疗过失犯罪中客观归责理论的精准适用与深度解析.docx
-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ocx
- 清解瘀毒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红蛋白毒性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突破路径.docx
- 泉州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分析.docx
- 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耦合及中国战略抉择.docx
- 分布式信号波达方向 - 时延联合估计算法的深度剖析与创新探索.docx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的创新变革.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