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詞敘錄
南戲始於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故劉后村有『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間已濫觴,其盛行則自南渡,號曰「永嘉雜劇」,又曰「鶘伶聲嗽」』。其曲,則宋人詞而益以里巷歌謠,不叶宮調,故士夫牢嘔有留意者。元初,北方雜劇流入南徼,一時靡然向風,宋詞遂絕,而南戲亦衰。順帝朝,忽又親南而疏北,作者蝟興,語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題詠也。永嘉高經歷明,避亂四明之櫟社,惜伯喈之被謗,乃作《琵琶記》雪之,用清麗之詞,一洗作者之陋,於是村坊小伎,進與古法部相參,卓乎不苦可及已。相傳:則成坐臥一小樓,三年而後成。基足按拍處,板皆為穿。嘗夜坐自歌,二蠋忽合而為一,交輝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為剙瑞光摟旌之。我高皇帝即位,聞其名,使使徵之,則誠佯狂不出,高皇不復強。亡何,卒。時有以《琵琶記》進呈者,高皇笑曰:『五經、四書、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 《琵琶記》,如山珍、海錯,貴富家不可無。』既而曰:『惜哉,以宮錦而製鞵也!』由是日令懮人進演。尋患其不可入絃索,命教坊奉鑾史忠計之。色長劉杲者,遂撰腔以獻,南曲北調,可於箏琶被之;然終柔緩散戾,不若北之鏗鏘入耳也。
今南九宮不知出於何人,意亦國初教坊人所為,最為無稽可笑。夫古之樂府,皆叶宮調;唐之律詩、絕句,悉可絃詠,如『渭城朝雨』演為三疊是也。至唐末,患其聞有虛聲難尋,遂實之以字,號長短句,如李太白〈憶秦娥〉〈清平樂〉,白樂天〈長相思〉, 已開其端矣;五代轉繁,考之《尊前》《花間》諸集可見;宋則又引而伸之,至一腔數十百字,而古意頗微。徽宗朝,周、柳諸子,以此貫彼,號曰『側犯』『二犯』『三犯』『四犯』轉碾波蕩,非復唐人之舊。晚宋,而時文、叫吼,盡入宮調,益為可厭。『永嘉雜劇』興,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其畸農、市女順口可歌而已,諺所謂『隨心令』者,即其技歟?間有一二協音律,終不可以例其餘,烏有所謂九宮?必欲窮其宮調,則當自唐、宋詞中別出十二律、二十一調、方合古意。是九宮者,亦烏足以盡之?多見其無知妄作也。
今之北曲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很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宋詞既不可被絃管,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風靡,淺俗可嗤。然其間九宮、二十一調,猶唐、宋之遺也,特其止於三聲,而四聲亡滅耳。至南曲,又出北曲下一等,彼以宮調限之,吾不知其何取也。或以則誠『也不尋宮數調』之句為不知律,非也,此正見高公之識。夫南曲本市里之談,即如今吳下〈山歌〉、北方〈山坡羊〉,何處求取宮調?必欲宮調,則當取宋之《絕妙詞選》,逐一按出宮商,乃是高見。彼既不能,盍亦姑安於淺近。大家胡說可也,奚必南九宮為?
南曲固無宮調,然曲之次第,須用聲相鄰以為一套,其間亦自有類輩,不可亂也。如〈黃鶯兒〉則繼之以〈簇御林〉,〈畫眉序〉則繼之以〈滴溜子〉之類,自有一定之序,作者觀於舊曲而遵可也。
南之不如北有宮調,固也;然南有高處,四聲是也。北雖合律,而止於三聲,非復中原先代之正,周德清詳訂,不過為胡人傳譜,乃曰《中原音韻》,夏蟲、井蛙之見耳!
胡部自來高於漢音。在唐,龜玆樂譜已出開元梨園之上。今日北曲,宜其高於南曲。
有人酷信北曲,至以伎女南歌為犯禁,愚哉是子!北曲豈誠唐、宋名家之遺?不過出於邊鄙裔夷之偽造耳。夷狄之音可唱,中國村坊之音獨不可唱?原其意,欲強與知音之列,而不探其本,故大言以欺人也。
中原自金、元二虜猾亂之後,胡曲盛行,今惟琴譜僅存古曲。餘若琵琶、箏、笛、阮咸、响従之屬,其曲但有〈迎鄉仙客〉、〈朝天子〉之類,無一器能存其舊者。至於喇叭、嗩吶之流、并其器皆金、元遺物矣。樂之不講至是哉!
今崑山以笛、管、笙、琵按節而唱南曲者,字雖不應,頗相諧和,殊為可聽,亦吳俗敏妙之事。或者非之,以為妄作,請問〈點絳唇〉、〈新水令〉,是何聖人著作?
今唱家稱『弋陽腔』,則出於江西,兩京、湖南、閩、廣用之;稱『餘姚腔』者,出於會稽,常、潤、池、太、揚、徐用之;稱『海鹽腔』者,嘉、湖、溫、台用之。惟『崑山腔』止行於吳中,流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聽之最足蕩人,妓女尤妙此,如宋之嘌唱,即舊聲而加以泛豔者也。今宿倡曰『嘌』,宜用此字。隋、唐正雅樂,詔取吳人充弟子習之,則知吳之善謳,其來久矣。
詞調兩半篇乃合一闋,今南曲健便,多用前半篇,故曰一隻,猶物之雙者,止其一半,不全舉也。如〈梁州序〉,四字起乃上篇也,第三隻七字起是後半篇,雖曰四隻,實為兩闋。如〈八聲甘州〉亦然,故頭隻四字,次隻七字起也。南九宮全不解此意,兩隻不同處,便下『過篇』二字,或妄加一『么』字,可鄙。『么』字,非『么』字也。大抵古人作事不苟,唱前篇了,恐人不知,聯牽唱去,故加一『空』字別之。『么』乃『空』字之省文,如今點書,『E』乃『非』字之省,『又』乃更書一字之省。《漢書》『元二之民』,本『元元』也,后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