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
案例1:
法律应追求什么----评“大学生状告父母索要抚养费案”及相关司法解释
基本案情:
1.武汉科技大学女大学生张某的父母在其考上大学后第二年离婚,父母的离异使张某经济拮据,无奈之下,其于2001年2月22日向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父母支付抚育费。2001年7月9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决其父母负担张某学杂费、生活费等1.4万元。法院认为,张某虽已年满18周岁,但其正在大学念书,没有经济收入,其父母仍应尽抚育义务。
2.沈阳航空工业大学女大学生马某自幼由祖父抚养长大,父母因重男轻女思想而未尽到抚养责任。在她考上大学后,年迈的祖父无力负担她的学费和生活费,无奈之下,她把父母告上法庭,要求父母支付她上大学的费用。
3.济宁医学院女大学生宋某9岁时父母离婚,由母亲抚养,当时父亲一次性支付了抚育费。后来母亲以她为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增加抚育费,经法院调解,父亲每月增加支付抚育费。2001年,宋某考上大学,因母亲无力承担所需费用,宋某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增加抚育费。
第2和第3个案件均由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受理,法院分别于2002年3月22日和4月18 日做出判决,依法驳回马某和宋某的诉讼请求。
4.成都某大学女生林某11岁时父母离婚,由母亲抚养,父亲按月支付抚育费,但后来经常无故拖欠。2002年林某考上大学后,面临大笔学费,父亲拒绝支付,而母亲又无力承担。林某在多次向父亲索要无果后,以父母当年的离婚协议为依据向当地法院申请强制父亲履行给付抚育费的义务。法院将其父亲拖欠的高三时期的教育费、医药费和抚养费强制执行给她,但没有支持她索要大学学费的请求。
讨论题:
1.相同性质的案件,出现不同判决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四起案例折射出的法律与社会、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
案例2:
安乐死的法律定性
基本案情:
1.安乐死在中国
8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和舆论界开始关注和研究安乐死问题。1982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医学伦理学学术讨论会上,天津、山东的代表发表了有关安乐死的论文,引起大会瞩目和较大社会反响。
1986年6月,陕西省汉中市传染病院发生了我国首例安乐死事件。检察部门以“故意杀人罪”对医生及病人儿子提起公诉,1990年3月法院正式开庭,控辩双方辩论激烈,1991年5月一审告结,宣告两被告无罪。全国近百家报刊争相刊出消息,该案轰动了全国,由此引发了一起涉及医学界、法律界、伦理学界、新闻界及公众的关于安乐死问题的大讨论。随着对安乐死问题广泛、深入地讨论,在以后出现的安乐死病例中,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和支持。
某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周某某,在癌细胞广泛症广泛转移,生存无望,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坚决要求安乐死,在履行了各项手续后,由医生实施安乐死。邓颖超同志曾在介绍此事的材料上写道:该同志进行了一次常人所不能进行的对死的革命,她是一位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中央广播电台展开安乐死问题讨论的时候,邓颖超同志亦以一名听众的身份写信给电台表示同意,并说:“我在几年前已经立下遗嘱,当我的生命结束,用不着用人工和药物延长生命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抢救的方法。”1994年,华东医院主任医师赵询梅,在胃癌晚期自愿选择并实施了安乐死。
在我国,据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等地的调查,民间测评安乐死赞成率很高。上海对200名老人问卷调查,赞成率为73%。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85%以上认为安乐死符合人道主义,近80%认为目前国内可实施安乐死。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著名医学专家胡亚美、严仁英两位代表提出了安乐死议案。广东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谭盈科提出建议立法支持“安乐死”的议案,获得31位广东代表的附议后已提交有关方面。在我国第二届“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建议早日推行安乐死,尽快给安乐死立法。这些都说明,安乐死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赞同,受到学术界、法律界的重视。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人类的死亡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对待安乐死已从过去的禁止、反对,逐步转变为顺其自然和立法管理,越来越多的人们赞同或选择安乐死。人类社会对死亡方式的选择,已明显地趋向安乐死,这正是现代社会死亡的又一特征。
2.英国法院作出破天荒“安乐死”判决的前前后后
2003年3月22日,引起英国舆论高度关注的一位全身瘫痪患者向法院索要死亡权利的特殊案件终于有了结局。随着伦敦高等法院法官伊丽莎白·巴特勒·斯洛斯女士手中的法槌落下,英国法院做出了一个破天荒的裁决,在这个里程碑式的裁决中宣布,这位从颈部以下全部瘫痪的患者有权要求关闭她的生命维持系统“宁静并且有尊严地”结束自己痛苦的生命。由于这是英国法院首次为神志清醒的病人提出的结束生命的要求作出裁决,因此舆论认为不但为今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