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2 大气环境.doc

201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2 大气环境.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2 大气环境.doc

专题2 大气环境 要点串讲 一、掌握一个地理规律 全球性大气运动的四个特征 (1)赤道地区由于受热多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由于冷却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 (2)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3)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7 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2、掌握三种天气系统 (1)锋面与天气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降雨区 分布在锋线两侧,侧重在冷气团一侧(多锋后降水) 分布在冷气团一侧(多锋前降水) 图 锋图 天气图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等 一场春雨一场暖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 北半球 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示意图(北半球) 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我国长江流域7、8月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3)锋面气旋 ①在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图中CD附近)。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图中AB附近),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 二、掌握四个地理技能 1、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两个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形式 削弱特点 大气成分 易被削弱的辐射 常见的自然现象 吸收作用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 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CO2等气体,使气温增加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云层、水汽、较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可能被反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发生散射时具有选择性,向四面八方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天已明亮,日落天不黑 (2)大气的温室效应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因此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1)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造成气温沿等高线分布变化,在等温线图中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等温线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低周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引起水分和热量的垂直分布,从而造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而背风坡降水少,则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两海岸气候呈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4)非洲赤道地区东侧的东非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地势高造成的。 (5)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这四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都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而是由于四地都处于信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