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问卷,以此为评价工具了解当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快乐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借鉴意义。 方法:在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我国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并对郑州市七所中学的873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五周后重测。全部数据使用SPSSl3.O和LISERIL8.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 形成中学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七个纬度构成,分别是学业成绩、学习压力、学习期望、同伴关系、学校环境、家长支持和自由满意。 问卷的重测信度在0.594~0.774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72~0.875之间,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检验中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校标效度良好,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校度。 结论: 自编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调查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总体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偏低。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校类别上无显著差异。 学业成绩、家庭气氛、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学习动机显著影响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编制应用研究第一章绪论在人类追求的一切有价值的目标中,以获得幸福为终极目标。因而,自古至今学者们从未中止对幸福的探索。莱布尼茨提出“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幸福可以说是通过快乐的一条道路,而快乐只是走向幸福的一步和上升的一个阶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认为“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的健康的正常的状态,它的十分强健的或安乐的状态;在这一种状态下,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和实际上满足为它本身所特别具有的,并关系到它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幸福是人类文化中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在心理学上,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虽然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人们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同的入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会有多种多样的幸福体验。 所以,当代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是从主观感受方面来研究幸福。 .1研究背景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地位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这三项使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心理学己揭示了人类许多行为的奥秘,澄清了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然而,在二次大战以后,心理学界过分强调对人消极状态与病态心理的研究,虽然我们已经能对至少14种50年前我们还无能为力的心理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对精神病患者的了解也大大增加了,但我们同时发现这个世界患心理疾病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成倍的增长。因此,我们不能只依靠对问题的修补为人类谋取幸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背离了心理学研究的本意,心理学必须转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帮助人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正如马斯洛所说:“心理学应当成为一门具有更多积极和较少消极的科学,它应当具有一个较高的主题,不要对人类具有的种种崇高潜力有所顾虑。”由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MaItin·Seli肿锄博士倡导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意在使心理学不再局限于对人类心理弱点和缺陷的研究,而是着眼于理解及构筑人性的优点和力量,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过上幸福愉快的生活。幸福、健康、乐观、和谐等积极品质开始纳入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积极心理学异军突起,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则是积极心理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建设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却有许多人沉迷于物质欲望的追求,并把物质享受的水平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生命真谛的思考。由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对物欲的过分追求,导敛了许多社会不良现象的持久存在,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一代。 孩子的幸福是干千万力’家长和教师的中心目标,然而目前存伍的教育问题使许多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章年,厌学成了现代中学,{i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中幽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父母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让孩子不堪重负,学生在校园罩较少有欢乐可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