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一、研究概况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一千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约400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主要有:陈光中主编:《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九卷);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第七卷)》;徐静村主编: 《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二卷);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十五规划教材)、《3R 视角下的律师法制建设》、《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宋英辉、李忠诚主编: 《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郝银钟著:《刑事公诉权 原理》;邓云著:《刑事诉讼行为基础理论研究》;汪海燕著:《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 》;郭志媛著:《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张毅著:《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 论》;张培田、张华著:《近现代中国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等。
本年度召开的学术会议主要有:(1)4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在北京联合举办“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研讨会。(2)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和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研讨会。(3)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证据开示国际研讨会”。(4)6月26—27日,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刑事审前程序改 革国际研讨会”。(5)8月12—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福建举办“检察改革暨检察院组 织法修改专家座谈会”。(6)9月24—25日,中国诉讼法学会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在成都 市召开年会,专题研讨刑事审判制度改革问题。(7)10月10—12日,中国诉讼法学研究 会在广州市召开年会,年会的总议题为三大诉讼法典的修改。刑事诉讼法学分议题包括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刑事诉讼法的结构与框架;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刑 事审判程序的完善。(8)11月2—3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刑 事再审程序国际研讨会”。
二、热点与创新
(一)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改
1.修改的目标与方向
有学者在论及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目标时指出,应力求将刑事诉讼法修改成为一部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要求、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衔接、符合中国国情、形式完备的法典。(注: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理念——兼及若干基本原则之修改》,载 《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有学者认为,人文精神的落实要求在刑事诉讼中做到“以 人为本”,保障诉讼参与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借刑事诉讼法 修改的契机,将体现人文精神的诉讼观通过刑事诉讼法规范下来,使我国的刑事司法更 趋理性、合理和文明。(注:樊崇义:《人文精神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载《政法论 坛》2004年第3期。)
2.刑事诉讼原则
学者们认为,应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程序合法性原则(又称为程序法定原则)、禁止重复追诉原则(又称为一事不再理原则、一罪不再审原则)等为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有学者建议在侦查阶段规定比例原则与司法授权原则。(注:孙长永:《略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有学者认为,刑事程序合法性原则是宪法性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上的直接体现。该原则在我国未得到充分实现:法定程序得不到有效执行;隐形程序、潜规则大行其道;各地推出的许多改革措施突破法律。(注:陈卫东、程雷:《刑事程序合法性原则论纲》,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
3.关于辩护制度
有学者指出,刑事辩护是一个危险的至少是有风险的职业。辩护人之所以需要辩护,是因为人们往往对辩护人存在偏见。律师辩护制度在一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该社会的民主制度、诉讼构造和诉讼价值;刑事辩护的正当性根据有三个方面:价值论根据是人权保障,制度性根据是无罪推定,而其方法论根据是相对制度。(注:陈兴良:《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载《法学》2004年第1期。)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有学者指出,应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缺失的要素和环节。包括:明确刑事既决事由对民事裁判的拘束力;确立赔偿被害人优先原则;法官可依职权命令被告人先行 赔偿被害人的损失;赔偿形式应灵活多样,如金钱、实物、劳务等;将赔偿与确定刑罚 、刑罚执行方式结合起来,鼓励被告人积极赔偿;明确有关机构在被害人赔偿方面应承 担的责任;确立对特定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注:杨立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7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