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锡:一个焦虑的时代 (全文完).docVIP

麦卡锡:一个焦虑的时代 (全文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卡锡:一个焦虑的时代 关于麦卡锡时代的又一本书 最近告密话题在引起大家关注,也看到有人提到“民族反省”,我想,那不是一个单纯讨论个人品质的道德问题,根源也不是文化问题,而是社会制度使然。虽然,当一个扭曲的制度长期笼罩,久而久之,也会塑造群体行为模式,也就塑造出特定的“民族文化”来了。但究其根源,仍然是一个制度问题。 否则我们无法解释,同为德意志民族德意志文化,何以东、西一分家,人的品性就很快变得南辕北辙;也无法解释,美国这个出了名在立国当日就建立了一以贯之制度的国家,何以也出现一个短短的麦卡锡时期,在那个时期,美国的不少文化人也突然进入告密行列,一定的文化圈内,也人人自危。而在那个时期结束之后,就在同一个美国,好像恶梦一场醒来,一切又烟消云散。 这场恶梦让美国吓出一身冷汗。所以参议员麦卡锡演变成为“麦卡锡主义”这样一个很“重”的词,负面得一塌糊涂。有关的书可以说是出了一把又一把。2005年还出了一本新书《焦虑的时代》,马上被评为《时代》最佳图书。 此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海涅斯·约翰逊(Haynes Johnson)。他和父亲麦考姆(Malcolm Johnson),是迄今美国历史上唯一一对都获得普利策新闻报道奖的父子,真可谓“Johnson Johnson”父子兵。 老约翰逊当年在美国家喻户晓。1948年,老约翰逊受编辑派遣,例行公事地调查一件码头工人谋杀案,结果,他的调查报道《水边罪恶》(Crime on the Waterfront)在纽约老《太阳报》连续刊出,震动全美。这些报道最后被改编为电影《水边》,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老约翰逊出名在于他“创造了历史”。他让大家看到,假如不严格监督规范,工会非常容易演变为有组织的犯罪集团。他揭露的码头工会如黑手党一般,拉帮结伙,谋财害命,整车整车地大批量盗窃货物。他的报道不仅引发一系列司法调查和审理;罪证确凿的系列谋杀者被法庭定罪,还导致整个码头工会被美国劳联-产联开除;美国从此成立管理码头的港务局,也启动美国国会对有组织犯罪集团的著名公开听证,当时电视转播,轰动整个美国。他自己因此获得了1949年的普利策新闻报道奖。 老约翰逊的儿子海涅斯·约翰逊不仅是《华盛顿邮报》出色的新闻记者,还写了十五本书,是多本畅销书的作者。他写了一系列的美国总统,《焦虑的时代》和前一本《克林顿时代的美国》(America in the Clinton Years),都被《时代》杂志评为最佳图书。他还是公共电视台的美国评论主持人、美国问题的专栏作家。 小约翰逊的心结 海涅斯·约翰逊在1966年获得普利策新闻报道奖,源于他对发生在阿拉巴马州塞尔马(Selma)的民权运动,作出了一系列报道。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之所以一直会关心种族关系和民权运动,因为他认定自己是个“南方人”。虽然他出生在纽约,可是父亲的家乡就是我们现在住的典型南方州佐治亚。在种族隔离时期,美国的南北方是两个世界,以北方为代表的美国大部分地区,并不清楚南方深腹地的种族隔离是怎样的具体体验。二十年代,佐治亚的KKK还很猖獗,老约翰逊就是因为在报纸上揭露了KKK的罪行被追杀,报纸也被捣毁,还是州长掩护了他,这才逃到纽约落脚。父亲的这个经历成为小约翰逊的一个心结。 海涅斯·约翰逊还有个心结,就是他的父母都是美国左翼,父亲曾经帮助过美国共产党。因此,他对所谓“惧怕红色”的时代,特别关注和敏感,麦卡锡主义就是那个时代的象征。麦卡锡主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距他写《焦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五十年。他为何在2005年的七十多岁高龄著书重提旧事,一看书的副标题就知道:“从麦卡锡主义到恐怖主义”(The Age Of Anxinety:McCarthyism to Terrorism),他是受了新近的恐怖战争时代美国社会面临种种新问题的刺激。他不仅在书名副标题暗示了两个时代的关联,也在“致读者”中清楚解释了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在今天的时代,“麦卡锡主义是站在那里的一个参照标准。它告诉我们,当恐惧和焦虑相结合的时候,会在公众和政治生活中制造歇斯底里”。 “社会性歇斯底里”,这是作者和许许多多美国人在今天回忆那个时代的定位,要举出实例讲出故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大家今天谈到麦卡锡主义,非常自然地和这本书的作者一样,会从麦卡锡这个人讲起,讲起他作为政治家,一开始就是一个品质非常可疑的人,他很早就被怀疑接受百事可乐以及其他游说集团的好处。他本人酗酒,精神状态不稳定。也就是说,一个歇斯底里的人,利用社会对红色的无端恐惧和焦虑,推动了社会疯狂。 今天大家都知道,麦卡锡主义是冷战的产物。人们通常理解,在冷战时期,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了两个不同阵营的对立。很多人认为,发生在美国的“惧红”,那只是意识形态歧视或思想迫害的结果。最后,柏林墙倒塌,冷战以一种戏剧性的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