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doc

如何用語言學的方法研究文學作品 竺家寧 E-mail: zjn@.tw Website .tw/~chlcnc/ http://www.wretch.cc/blog/ccn2006 「語言風格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是語言學和文學相結合的產物。換句話說,它是利用語言學的觀念與方法來分析文學作品的一條新途徑。 原本廣義的「語言風格學」包含了一切語言形式的風格,既涵蓋口頭語言,也涵蓋書面語言,既處理文學語言,也處理非文學語言,而「風格」也包含了體裁風格(或文體風格)、時代風格、地域風格、個人風格諸方面。目前對於語言風格學的探討,多半採狹義的,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文學作品的個人風格上。 語言風格學和傳統風格研究的關係 傳統的風格研究有幾個特徵:第一,重視綜合的印象,而不是分析性的。第二,重主觀的直覺,認為能客觀的、知覺的描繪出來,往往已脫離了「美」。第三,傾向以高度抽象的形容詞來區分風格。第四,重視體裁風格。 從曹丕的《典論》始,就明顯的具有了上述的特徵。所謂「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正是對四種文體的綜合印象,各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其後陸機的《文賦》、劉勰《文心雕龍?體性》的八體、一直到唐代司空圖《詩品》的二十四品,基本上都沒有脫離這個模式。 司空圖所列舉的二十四種風格中,「自然」、「飄逸」、「豪放」、「典雅」還比較容易理解,「沖淡」、「流動」、「精神」、「形容」就比較難把握了。因為抽象層次愈高的形容詞,各人的理解必然會有相當的誤差,也就是「我所謂的流動和你所謂的流動未必完全吻合」,不像「桌子」、「汽車」這些概念所指內容不會有個人差異。因此,綜合性的、印象性的風格描述,能傳達的訊息量其實是相當有限的。 以印象式的方法研究文學,在一個語言學者的觀念裡,會感到不夠精確。凡是遇到不易具體描繪的性質,便用一個「氣」字,或「清/濁」、「陰/陽」等對立的形容詞加以籠統的涵蓋。所謂「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所謂「徐幹時有齊氣」、「公幹有逸氣」、「孔融體高妙」,皆是此類。論及個人風格時,所謂「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劉勰所謂的「阮籍俶儻、班固雅懿、劉楨氣褊、嵇康俊俠」,如果不熟讀他們的作品,恐怕是無法體會的。從宋人的詩話到清代的文學都脫不了這個格局。談「神韻」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於是翁方綱只好說:「神韻徹上徹下,無所不談。其謂羚羊挂角,無跡可求,其謂鏡花水月,空中之象,亦即此神韻之正旨也。」宣布了傳統風格研究終必走上「鏡花水月」、「空中之象」的地步,成為各說各話,誰都摸不著頭腦。 近世語言風格學的興起,正是針對這樣的現象,企圖把文學說出個所以然來。語言學者運用其豐富的語言分析經驗,以及精確、客觀的分析技術,把探索領域由自然語言轉到文學語言上來。 人類所有的文化現象都是一個符號系統,文學當然也不例外。向來的文學批評、文藝理論、作品賞析、多半從文學思考的角度入手,探索作品的情節、內容、情感、象徵、人物塑造、言外之意、絃外之音、詩的意象、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等。這是文學符號的「所指」一面,至於「能指」一面,只能觸及詩文格律,用韻、以及修辭學裡所談的部分問題。因為作品是藉語言形式呈現的,如果對語言的本質與結構沒有充分的了解,就很難著手探索這一部分。語言學者正好可以擔負起這一部分責任,參與文學「能指」的研究。 完整的文學研究應該是兩面兼顧的。只站在一個方向看問題,絕不能看到全貌,正如我們從地球看月球一樣,永遠有一半是在視線之外的。文學語言本身的研究,是過去所忽略的一環,語言風格學正可以彌補起來。 價值判斷與語言分析 文學和語言學在觀念上最大的歧異,是前者重「價值」、後者重「分析」。文學家以其日常治學的角度來看語言分析,往往會產生疑惑,懷疑作品一旦作了語言分析,正如拆散了七寶樓台、玲瓏寶塔、將置「美感」於何?懷疑你怎樣透過分析去品評作品的好壞優劣?這些疑惑完全是從一個思考面去看問題的結果。也就是以為捨棄「價值」判斷,就沒有什麼可做的了。在文學家的觀念裡,作品材料的分析是機械而刻板的,會使「美感」完全喪失掉。因此,認為這個途徑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長久以來,文學家和語言學家思考方式上的分歧所在。文學家所關心的,是作品的「價值」問題,語言學家所關心的是「客觀的分析」,事實上,兩者不是不能交會的。作品賞析,固然可以從文字藝術、修辭技巧、篇章結構、布局、前後的呼應諸方面著手,這是傳統文學關注的焦點;除此之外,作為文學作品媒介物—物質基礎的語言,不也是和作品的賞析、作品的賞析、作品的認識息息相關嗎?它應當是對整個作品了解的一部分。 語言風格學總是避免對文學作品下價值判斷,而是「如實地」反映作品語言的面貌。它不品評作品的優,不談「美」的問題,不談「藝術」如何如何,只客觀的描寫作品語言。每個人都有驅遣語言、運用語言的一套方式和習慣,

文档评论(0)

仙人指路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