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聲訓 《說文》:邦,囯也。從邑豐聲。(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釋名》:邦,封也。有功於是,故封之也。房,旁也。在堂兩旁也。 6.方言 《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間謂伏雞曰菢( bào )。 7.中外對音 釜山 Bushan佛陀 Buddha (二)古無舌上音 舌頭音:端[t]透[t ? ]定[d] 泥[n] 舌上音:知[?] 徹[?? ]澄[?]娘[? ] 清代學者錢大昕《十駕斎養新錄·舌音類隔 之說不可信》:“古無舌頭、舌上之分,知、 徹、澄三母,以今音讀之,與照、穿、床無 別也;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异。” 1.异文: 《後漢書·杜篤傳》:“摧天督(端)”注:“即天竺(知)國” 《詩》:“實惟我特(定)”《釋文》:“《韓詩》作‘直’(澄),云相當值也。” 《詩》:“未見君子,惄如調饑。”毛傳:“調(定),朝(知)也。” 2.反切 斲(知),丁(端)角切 貯(知),丁(端)呂切 縋(澄),地(定)偽切 3.諧聲偏旁 篤(端),從竹(知)聲 逃(定),從兆(澄)聲 沾、站——店、點 錐、椎——堆、推 4.聲訓 《說文》:“田(定),陳(澄)也” 《禮記·檀弓》注:“猪(知),都(端)也。” 5.方言 哲(知) 暢(徹) 池(澄) 厦門 tiat tiong ti 潮州 tiek tiang ti 福州 tie tuong tie (三)娘日二母歸泥 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上卷有“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古音有舌頭‘泥’紐,其後支別,則舌上有‘娘’紐,半舌半齒有‘日’紐,于古皆‘泥’紐也。何以明之?‘涅’從‘日’聲。《廣雅·釋詁》:‘涅,泥也。’‘涅而不緇’亦爲‘泥而不緇’。是‘日’‘泥’音同也。……” 1.异文 仲尼(娘),《三倉》作“仲屔(泥)” 如(日)之何—若(日)之何—奈(泥)之何 2.聲訓 《釋名》:“南(泥),任(日)也。” 3.諧聲偏旁 耐(泥),從而(日)聲 嫋niǎo (泥),從弱(日)聲 諾(泥),從若(日)聲 佞(泥),從仁(日)聲 奴(泥),從女(娘)聲 拏(娘),從奴(泥)聲 4.方言 絨、讓、認、軟 (四)喻三歸匣,喻四歸定 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上古分為兩部份。喻母三等字(又稱云母、于母)上古應歸入匣母;喻母四等字(又稱以母),上古應歸入定母。 這是近人曾運乾先生在《喻母古讀考》一文中首先提出的。(1928年發表于《東北大學季刊》12期) 1.异文 (1)《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陳孔奐(匣)” 《公羊傳》作“陳孔瑗(云)” (2)《韓非子·五蠹》:“自環(匣)者謂之私” 《說文·厶部》引作“自營(云)爲厶”。 (3)《詩·皇矣》:“無然畔援(云)”,《漢 書·叙傳》注引作:“無然畔換(匣)”。 (4)《春秋》:“楚公子圍(云)”,《史記·楚世家》作“回(匣)” 2 .聲訓 《釋名》:“淮(匣),圍(云)也。圍 繞揚州北界,東至海也。” 3 .諧聲字 魂——云 緩——爰、援、瑗 桓——垣 或、惑——域、蜮、魊 4.文言虛詞 乎——于 1.异文 (1)《管子·戒》:“易(以)牙”,《大戴 禮·保傅篇》《論衡·譴告篇》均作“狄(定) 牙” (2)《史記·周本紀》:“赧王延(以)立” 《索隱》雲:“名誕(定)”。 (3)《尚書》“皋陶(定)謨”《離騷》《說 文》並作“皋繇(以)謨” 2.聲訓 《釋名·釋親屬》:“妻之姊妹曰姨 (以),姨,弟(定)也,言與己妻相長弟也。” 3.諧聲字 兌——悅 荼、塗——餘、餘 台、怠、殆——貽、怡、詒 逃、桃——姚 稻、蹈--舀 (五)照二歸精,照三歸端 近人黃侃在《聲類略說·論聲韵條例古今同异(下)》中說:“齒音之中,包有齒頭、正齒二類之音,古惟有齒頭耳。”也就是“莊初崇生(照二穿二床二審二)”四母上古讀作齒頭音“精、清、從、心”。 1.諧聲字 漸(精)——斬(莊) 足(精)——捉(莊) 宰(精)——滓(莊) 趨(清)——芻(初) 倉(清)——創(初) 縗(清)——衰(初) 才(從)——豺(崇)踐(從)——棧(崇) 劑(從)——儕(崇) 肖(心)——梢(生) 相(心)——霜(生) 辛(心)——莘(生) 2.連綿字 蕭(心)瑟(生) 蕭(心)森(生) 蕭(心)疏(生) 蕭(心)灑(生) 3.現代方言 關中方言(商州市)及河南西北部 莊:捉[tsuo]精:作[tsuo] 初:吵[ts‘ɑo]清:草[ts‘ɑ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