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体流变学习笔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诗体流变》 程毅中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92年7月第一版 引言 中国最早的诗歌理论大概是《尚书·尧典》里所说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它说明了诗和歌本来是不可分的,诗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后为《礼记·乐记》又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又进一步说明了诗和歌、舞三者是相互结合的。 中国古代的诗论历来有“言志论”和“缘情论”两大类: 言志论:根据汉代人作的《诗大序》(又称《毛诗大序》相传为毛苌、毛享)的说法是: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所以《诗大序》还讲到诗是用“吟咏性情,以风其上”的,但是到了变风,则“发乎情”还要“止乎礼义”,就加上了“道”和“理”的限制。因此后世的儒家学者逐步地把“言志”和“明道”、“载道”的文论混同起来,极力强调美、刺作用和政治伦理的诗教。 缘情论:晋代陆机《文赋》首先明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命题,从此逐步形成了诗的“缘情论”。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人性情。”钟嵘《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古人对诗体谈得比较多,也比较早的是南宋人严羽,他在《沧浪诗话》里专列《诗体》一章,论述了诗体的流变和分类派别。开头说: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对诗体的源流讲得太简单,讲到沈宋律诗也就终结了,后又列举了许多诗体的名目。不过严羽确是第一个这样详细讨论诗体问题的诗论家。 明代人很重视文体研究,如吴讷的《文章辨体》、徐师曾的《文体明辨》里有关于诗体论述。胡应麟的《诗薮》内编是按诗体分卷来论诗的,开卷头一章就说: 四言变而为离骚,离骚变而五言,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三百篇降而骚,骚降而魏,魏降而六朝,六朝降而三唐,诗之格以代降也。 胡应麟的说法比严羽更细,错误更多,不过他的结论说“诗之体以代变也。”还是正确的。他又说: 日风、日雅、日颂,三代之音也。日歌、日行、日吟、日操、日辞、日曲、日谣、日谚,两汉之音也。日律、日排律、日绝句,唐人之音也。诗至于唐而格备,至于绝而体穷。故宋人不得不变而之词,元人不得不变而之曲。词胜而诗亡矣,曲胜而词亦亡矣。 胡应麟比严羽晚三百来年,多看到一点:宋人不得不变而之词,元人不得不变而之曲。这是一个进步。不过并不是他首先提出,早在三百年前,刘祁《归潜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俚曲也。” 晚于胡应麟的还有一位许学夷《诗源辨体》。 近人刘太白《中诗外形律详说》。 第二章 国风 原始的诗歌起源于生产劳动,与音乐、舞蹈关系密切。《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有远古民歌的名称: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日“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日“建帝功”,七日“依地德”,八日“总禽兽之极”。 从操牛尾、投足的动作,可以想像当时歌唱者的舞蹈姿势;从诗歌名称,可见歌唱者对畜牧、农事的关心。 较为可信的歌咏弹弓发明的一首见于《吴越春秋》卷九所记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竹字与肉字协韵,已经显示上古朝代的人早已有了语言的韵律感,为中国诗歌的音乐美开辟了道路。《周易》里的爻辞有引动词句也是押韵的,可能就采用了西周或是更早的歌谣。如《屯》六二的爻辞: 屯如,邅如, 乘马,班如。 匪寇, 婚媾。 前两句四个字分成两停顿,二言句,亦可将前两行读成两个四言句。 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现存305篇,分为二雅(大小雅)三颂(周鲁商)及十五国风,其中以风最为重要。(风主要是民歌,贴近生活,多数为缘情而发,而雅颂是先王及属官所作,主要是上以风化下之作。) 风诗在形式上的特点主要有: 一是大体整齐的四言句型。 例《关睢》诗经的头一篇。均为四言一句,两字一顿,这是古代诗歌的基本节奏。少数例外的有《邶风·式微》及《召南·行露》等篇,另外《魏风·伐檀》里还有六言、七言句,总的来说,风诗以四言为常规通则,其它只是特例,从创作者的对比即可见当时的官方正统。 二是连章叠句 就是在诗篇中,每一章节中的词句基本相同,只变换几个字,是民歌反复咏叹的传统方式。例《魏风·硕鼠》,《王风·采葛》《王风·芣fu苢yi》等篇,从重复以强调,步步加深的方法突出形式,强烈情感。 三是用韵 风诗用韵方式很多,主要是一种隔句用韵,而且总是选择押在偶句上,其中首句入韵的有《召南·关睢》,每章首句都入韵的有《郑风·风雨》,首句不入韵的《召南·桃夭》,句句押韵的有《卫风·考槃pán》和《陈风·月出》,交叉押韵的有《周南·兔罝jū》,另外不押韵的诗篇可能是由于不了解古汉语语音变化的规律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