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灸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刘建华副教授
一、概述
灸法,古称灸芮,是一种用火烧灼治病的方法。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灸音。”“芮”即烧。《索问?宜法方异论》云:“火艾烧灼,谓之灸芮”。因此,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施灸材料,烧灼、熏熨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剑,必须灸之。”说明针和灸具有不同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图5-19 南宋李唐《灸艾图》
《灸艾图》为我国最早以医事为题材的绘画之一,此图描绘走方郎中(即村医)为贫民白姓医治疾病的情形,义称《村医图》。郎中坐在小板凳上,用艾条薰灼患者的背部。患者痛苦之状跃然纸上。亲属扶着他,不使他动弹。小儿怕得躲在大人背后,又不敢看义好奇。另一旁村医的助手正在合药,手里拿着药膏。《灸艾图》作者李晞古,名唐,宋朝河南人。原画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提到灸法,要特别指出东晋时期岭南地区两位著名的灸法大师,葛洪和鲍姑。
葛洪(图5-20),字稚川,自号抱扑子,是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医学家、道家、炼丹家和药物学家。他的医学并作《肘后备急方》,其意是可以常备在肘后(带住身边)的应急书。该书描写的天花症状、危险性及传染性等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的注明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其妻鲍姑(图5-21)在我国第一位女灸师,和葛洪在广尔罗浮山炼丹行医,其足迹遍及广州、惠阳、博罗等地。她治赘疣最为得心应手,具体医治方法是采用越秀山脚下产的红艾,制成艾绒条,用火点燃,在赘疣上熏,不久赘疣便全部脱落。这些在《鲍姑祠记》中有所记述:“鲍姑用越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赘疣,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由于鲍姑医术高明,深受当地群众爱戴,至今在广州越秀山麓三元宫里,还设有鲍姑殿和她的塑像,并留有楹联两副:“妙手回春虬(Qiu)隐山房传医术,就地取材红艾古井出奇方”;“仙迹在罗浮遗履燕翱传史话,医名播南海越岗井艾永留芳。”
图5-20葛洪
二、灸法的材料
施灸的材料,古今均以艾叶为主,故有将艾作为灸疗的代名词,灸法除以艾叶为主要材料外,其它火热灸法上有用硫磺、黄蜡、烟草、灯心草、桑枝、桃枝、黄十等作为灸疗材料。非火热灸法上有用毛茛叶、吴茱萸、斑蝥、向芥子等作为灸疗材料。
(一)艾叶:义称冰台、医草、灸草、黄草、艾蒿、蕲艾,性味苦、辛、温,我国各地均有产,但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湖北蕲(Qi)州是我国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蕲州出产的艾义称“蕲艾”。蕲艾与蕲竹、蕲蛇、蕲龟被称为时珍故里的“四人奇珍”。李时珍的父亲还专门写过《蕲艾传》。李时珍在艾叶运用上,有两条宝贵的经验颇能启示后人:一是艾袋,选细软熟艾用布缝成袋子,围在肚脐腹上,对中老年人脐腹冷痛、妇女寒性痫经有很好的疗效;二是艾垫,将细软熟艾制成如鞋大小、厚度3~5毫米的鞋垫,能治疗和预防寒湿脚气、足癣、冻疮等。在此基础上,后人又制出了艾枕,就是把细软的熟艾刚布包起做成枕头,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救果。
(1)化学成分:艾叶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是理想的灸疗原料。
(2)艾叶的功效:宣理气血、温中逐寒、除湿开郁、生肌安胎、补阴气、温子宫、杀蛔虫,能通十二经气血,回垂绝之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等妇科疾病。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疏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3)艾绒的制备
①采制:用五月中旬采集的艾叶充分晒干斤,置于石臼或其他的器皿中,反复捣椿压碎,拣去其中的杂质,再晒再捣,反复多次,使其细如棉絮状,筛去尘十粗梗及另杂质。留下的柔软纯艾就是艾绒,方可灸用。艾叶经过加工制成艾绒必须具备两种条什:便于搓捍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
②选择:艾绒质量的好坏,对施灸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制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孟子?离娄篇》:“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因新艾含挥发油多,燃之不宜熄灭,令人灼痛。陈艾则易燃易灭,可以减少灼痛之苦。质量好的艾绒,一般无杂质、干燥,存放时间长久,施灸温热作用的效力大,疗效好,反之则差;劣质艾绒,燃烧时火力暴燥,易使病人感觉灼痴,难以忍受,且因杂质过多,燃烧时常有暴裂的流弊,就会引起烫伤。
(4)艾绒的保藏
艾绒须用陈久为好,所以需要长久保藏。因其性吸水,故易受潮,保藏不善,且易霉烂虫蛀,而影响燃烧。为此,平时须保藏在干燥之处,或密闭置于瓶内随时取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件阀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VIP
- TB 10751-2018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含2024年修改单(3-1).pdf
- 小学植物种植观察记录表.docx VIP
- 2025全球灯塔网络:改变观念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力和规模白皮书.pdf
- 在TransCAD中如何编译和使用定制的VDF动态链接库.doc VIP
- 汽车式起重机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5eDnD_凡戴尔的失落矿坑_模组_中译(二校).pdf VIP
- 高考诗歌的比较鉴赏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