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麻若干问题 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 徐艳冰 一、相关基本理论 二、穿刺针 三、为什么选用脊麻? 四、为什么不选用脊麻? 五、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六、脊麻后的神经损伤 七、细节问题 一、相关基本理论 一、相关基本理论--椎管的解剖 脊膜从内向外分三层,即软膜、蛛网膜和硬脊膜 硬脊膜从枕大孔以下开始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与椎管内壁的骨膜和黄韧带融合在一起,内层形成包裹脊髓的硬脊膜囊,抵止于第2骶椎 一、相关基本理论--椎管内脑脊液的容量 腰部脑脊液的容量和麻醉效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椎管内的CSF 变异很大(28-81ml),肥胖的患者脑脊也较少(少10ml 左右),不同个体脑脊液的容量和分布影响着脊麻的效果 MRI 观察发现,CSF 随动脉波动震荡,对局麻药的分布和清除以及其对神经的毒性都有影响 一、相关基本理论--脊麻原理 局麻药对脊髓本身的表面阻滞作用不大,主要是通过脊神经根阻滞 脊麻并不是局麻药作用于脊髓的化学横断面, 而是通过脑脊液阻滞脊髓的前根神经和后根神经,导致感觉、交感神经及运动神经被阻滞 一、相关基本理论--作用机理 阻滞神经根的钠通道和电活动的传导 抑制P物质的释放和非竞争性的抑制它与 受体的结合 钠通道阻滞剂的钙通道阻滞作用 抑制γ-酪氨酸的摄取和清除 二、穿刺针的改进 细针:25-30G, 25-26G 较为满意 Quincke ,Haraldsons: 针尖样针 Whitacre : 锥形针 Quincke Short bevelled, cutting tip,end-injection. Insertion results in the needle cutting parallel to the dura fibres. 开口小于针的内径,脑脊液回流慢 Whitacre Designed to spread the dural fibres and help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Yields a distinct pop as the pencil point penetrates the dura. Rounded points, side-injection 开口小于针的内径,脑脊液回流慢 Sprotte Side-injection with along opening, blunt tip 开口大于内径 内径:0.35mm,截面积0.096mm2 开口:1.7×0.32mm, 面积0.544mm2 缺点:稳定性差,并且可能会一半开口留在外面 三、为什么选用脊麻 花费低廉 患者满意:恢复迅速 呼吸系统疾病:阻滞平面不高时对 呼吸的影响非常小 患者气道:避免平面过高 糖尿病患者:术后患者可以早期进食或使用胰岛素 肌松: 出血量:与全身麻醉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 原因:血压低、心率慢、静脉渗漏少 内脏血流:增加肠道血流,减少吻合口裂开 内脏功能:肠道括约肌松弛,肠蠕动仍持续, 术后肠功能迅速恢复 凝血: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低 四、为什么不选用脊麻? 穿刺困难 无法引出脑脊液 无明显操作问题,有时麻醉效果不佳 平面高时影响血压: 急救药物和器械必须准备齐全 和全身麻醉一样,持续监测是强制性的手段 五、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无法引流出脑脊液 针尖开口被神经根堵塞 处理:等待30s,旋转90度 针尖开口没有完全在蛛网膜下腔,常发生于“笔尖样”穿刺针 处理:再置入1~2mm 针尖开口不在蛛网膜下腔 处理:重新穿刺 穿刺遇到骨质(中路法) ! 采取合理有序的方法改变穿刺方向 首先要确定进针深度 较浅处遇到骨质:将针向头端调整 较深处遇到骨质:将针向尾端调整 同一深度反复遇到骨质:偏离中线碰到椎板,重新穿刺 ! 注意:调整穿刺针要将针退至皮下 异感 !无论何时,患者述异感时,应立即停止进针 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穿刺针碰到了蛛网膜下腔的马尾神经根。(马尾神经非常丰富,但很少出现异感) 处理:注入脊麻液 拔出针芯无脑脊液流出:刺激硬膜外腔神经根,特别是发生在穿刺水平脊及神经根支配区域 原因:偏离中线 处理:推出重新穿刺 ! 注意穿刺针碰到骨质时产生的疼痛可能被误以为是异感 注药速度 0.5ml/s !注药完毕轻轻抽吸脑脊液并注入回去 阻滞平面—比重 脊麻液比重是影响阻滞平面的最重要因素 脑脊液比重:1.0003±0.0003g/ml (37℃) 轻比重液: 0.9990 重比重液:≥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