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月15日婚姻法历史发展.ppt
(一)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1、前婚姻时代:两性关系杂乱无章,是一种自然的朴素的无序状态 。 2、群婚制: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集团婚形式,有两个发展阶段。 血缘群婚制——低级阶段 亚血缘群婚制(普那路亚婚制)——高级阶段 血缘群婚制:是集团婚(一个原始群体内部),但排除了直系血亲之间的两性关系。 依据:在历史上还找不出确凿的证据。 摩尔根从夏威夷群岛残存的亲属制度中找到了血缘群婚制的某些痕迹。 中国三十万年前的湖北长阳人、广东马坝人、陕西丁村人 伏羲和女娲或是兄妹或是夫妻的传说 亚血缘群婚制:仍是集团婚形式,但逐渐排除了兄弟姐妹(同胞或血缘关系较远的)之间的通婚关系。 证据:摩尔根从夏威夷易洛魁人的婚姻形式中找到了这一制度的痕迹。 我国某些少数民族曾存在过的兄弟共妻、姊妹共夫的现象。 3、对偶婚制: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保持相对稳定的偶居生活的婚姻形式,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对偶家庭也随之出现。 特点:与群婚制相比,关系稳定 与一夫一妻制相比,不是牢固结合 对偶家庭十分脆弱,不可能脱离氏族而独立存在,且仍以女子为中心 亚血缘群婚制的重大影响:氏族的产生,因为只能实行族外婚。 原始群体→氏族 由生产生活作用和血缘关系决定,最早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 “姓”从“女”和“生”,姓氏中还有“姜”、“姚”、“姬”、“嬴” 少数民族中存在以女子为中心的葬俗 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的加罗林群岛,平均一个男子一生“结婚”3.6次,一个女子一生“结婚”3.2次。 我国西南纳西族中的“阿注婚”,傣族、壮族地区的“不落夫家”习俗。 对偶婚制和对偶家庭形成的后果 从血缘关系上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加强了家庭内部的经济联系 4、原始社会中婚姻家庭关系发展的规律 (1)都是建立在当时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 (2)发展变化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变化,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3)自然选择规律起了重要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制度孤立看待这种作用。 (二)阶级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制度 —— 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产生的社会条件和过程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不同社会历史类型中一夫一妻制的主要特点 1、一夫一妻制产生的社会条件 (1)父权制的确立 生产力发展 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 奴隶 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 私有制萌芽和确立 继承制度 (2)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和男尊女卑制度的形成 母系氏族——朴素的平等关系 父系氏族——男尊女卑,把妇女当作家庭财产和家庭奴隶 (3)家庭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特点: 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奴役,一夫一妻是对妻子的片面要求 (恩格斯:这种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没有妨碍丈夫的公开的或秘密的多偶制) 具有不可离异性,比对偶婚牢固 2、不同历史类型的婚姻家庭制度的特点 (1)奴隶社会 公开的买卖婚姻和包办强迫婚姻 男尊女卑和野蛮的多妻制 妻子儿女处于无权的地位 (2)封建社会 不象奴隶社会那么野蛮,但人身依附关系依旧突出 包办强迫婚姻、男尊女卑、一夫多妻、漠视子女利益 (3)资本主义社会 反对封建婚姻家庭,个人本位主义,强调自由、平等。 依旧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契约婚姻,金钱杠杆(我很丑陋,但是我能给自己买到最美丽的女人。这就是说,我并不丑陋,因为丑陋的作用,它的把人吓跑的力量,被货币化为乌有。) (3)社会主义社会 婚姻自由 男女平等 一夫一妻 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 私有制和阶级不平等是传统一夫一妻制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妇女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男女、夫妻、家长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不平等关系,归根结底是由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不平等、有阶级的不平等决定的,前者是后者在婚姻家庭关系领域的曲折反映。 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父权制婚姻家长制家庭的经济基础,使有可能摆脱私有制社会中婚姻受经济因素制约的状态。 三、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 古代婚姻家庭法 近现代婚姻家庭法 社会主义国家婚姻法 古代法重视调整身份关系 立法模式 立法内容 (一)诸法合体时期的古代婚姻家庭法 1、中国古代有关婚姻家庭的礼和法 (1)奴隶制时代的婚礼和家礼 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家国一体,婚姻家庭制度依附于宗法制度。孝悌为家礼的核心。 包办买卖婚姻(帑,金币之所藏,指妻子) 嫡长子继承制 一夫多妻具有等级制特点。(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 一娶九女) 家长在家庭中占有最高地位,拥有绝对权力(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 要求子女恪守孝道,对家长绝对服从。 对妇女的束缚:三从四德。 冠礼和丧礼: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