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制史考前辅导.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制史考前辅导.ppt

中国法制史考前辅导纲要 一、行政法规 二、刑事法规 三、民事经济法规 四、法典编撰 五、司法制度 六、法律思想及思想家 一、行政法规 1.周代 分封制 2.秦代 三公(掌监察者)九卿 (掌司法者) 郡县制 3.汉代 三公九卿 分封制?郡县 一、行政法规 4.隋唐 三省六部:尚书、中书、门下 吏、户、礼、兵、刑、工 5.宋 二府(中书、枢密院)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路: 帅司、宪司、漕司、仓司 州: 通判 县: 一、行政法规 6.明代 中央废丞相 地方:省、府、县 7.清代 内阁、军机处 省(总督、巡抚)、道(臬司)、府、县 一、行政法规 8.清末预备立宪 《钦定宪法大纲》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十九信条》) 资政院和谘议局 一、行政法规 9.民国时期(宪法性文件) 南京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宪法》 南京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 《中华民国宪法》 二、刑法 1.三代(夏、商、周) 旧五刑:墨(黥)、劓、刖(剕)、宫、大辟 五罚、五过 2.秦代 主要罪名:婚姻家庭关系方面 刑罚体系:财产刑及羞辱刑 二、刑法 3.汉代 前期对秦律的继承 中期的肉刑改革 4.魏晋南北朝 废除宫刑 新五刑的逐渐形成 二、刑法 5.隋唐 新五刑的确定 “十恶” 唐律中主要刑法适用原则 二、刑法 6.宋代 刑罚制度的变化 折杖法、重法地法、刺配、凌迟 7.明代 加重对危害封建国家犯罪行为的惩罚 增加酷刑 对官吏的严格管理:廷杖,严惩贪官 二、刑法 8.清代 法定五刑更趋严密规范 法外酷刑增多 9.民国 恢复部分封建刑法的内容 《中华民国刑法》 三、民事、经济法规 1.商代: 一夫多妻制、媵嫁制 2.西周 契约关系:买卖、借贷、租赁 婚姻:七出、三不去、 六礼 继承:嫡长子继承制 3.秦代 保护土地私有 “弃妻不书”罪 三、经济、民事法规 4.汉代 盐铁官营 “五算” 5.隋唐 租庸调制 “七出” 三、经济、民事法规 6.宋代 五服内亲属禁止结婚 立继、命继 7.明代 盐法、茶法、钞法、 一条鞭法 鱼鳞图册 三、经济、民事法规 8.清代 摊丁入亩 禁海 9.民国 《中华民国民法》 四、重要法典 1.夏商周 禹刑、汤刑、九刑、吕刑 法律形式:商:刑、王命、单行法规 周:礼、刑、誓、诰、命 2.春秋战国 铸刑鼎事件 《法经》 四、重要法典 3.秦汉 秦律 九章律 4.魏晋南北朝 曹魏新律 晋律 北魏律 北齐律 (八议入律、五服制罪、存留养亲、官当、重罪十条) 法典编纂形式的进步,体例的调整 四、重要法典 5.隋唐 开皇律 “十恶” 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6.宋元 宋刑统 元典章 编敕 “有例可援、无法可守” 四、重要法典 7.明代 大明律 、御制大诰、大明会典 8.清代 大清律例、五朝会典、少数民族地区立法 9.清末 大清新刑律 四、重要法典 10.民国 一系列宪法性文件 六法全书 五、司法 1.夏商周 无专官 西周末期:司寇 “五听” 监狱名称 2.秦代 廷尉 郡守—决曹掾 县令 三老 公诉、自诉 读鞠 乞鞠 五、司法 3.汉代 廷尉 州牧 郡守 决曹掾 县令 “秋冬行刑” 4.魏晋南北朝 死刑奏报制度始于北魏;“登闻鼓”直诉 5.隋唐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三司推事 小三司推事 死刑复奏 回避制度 五、司法 6.宋代 大理寺 、刑部、审刑院 提点刑狱司 “别推”、“别移”、“理雪” 7.元代 刑部 御史台 宣政院 大宗正府 达鲁花赤 五、司法 8.明代 刑部、大理寺、督察院 提刑按察使司 东厂、西厂、锦衣卫 九卿会审 会官审录 朝审 大审 五、司法 9.清代 刑部、大理寺、督察院 督抚、臬司、府、县 九卿会审 秋审 朝审 热审 10.清末 刑部及大理寺名称的变化 观审制度、会审公廨 五、司法 11.民国 北京政府: 初等、地方、高等审判厅、大理院 四级三审制 南京国民政府: 地方、高等、最高法院 三级三审制 六、法律思想及思想家 1.夏商周 神权法思想 ?西周 以德配天 礼刑关系:“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2.春秋战国 儒家 (孔、孟、荀) 法家 (管仲、子产、邓析、商鞅) 六、法律思想及思想家 3.秦代 严刑苛法 统、严、密 韩非、李斯 4.汉代 无为?阳儒阴法?法律的儒家化的开始 (尊老怜幼、亲属相隐) 董仲舒 六、法律思想及思想家 5.魏晋南北朝 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八议…... 6.隋唐 “德礼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