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之初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之初试.doc

2011年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之初试 选择了考研就要经受住考研,经历考研的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只有付出努力过,才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从4月7号公布名单后,就想着要怎么把自己这近一年的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对后来人有些许借鉴地方就很欣慰了。在看了论坛里几篇关于考研初试或复试的帖子后也曾想放弃这个写作念头,因为在我看来TA们已经写的很全很好了,只是想起一来答应好一些师妹师弟要写这么个经验帖出来发给TA们;一来答应好婷婷姐会去申请三人行的奖学金,而提交的主要材料之一便是考研感悟;一来觉得不论怎样,经验都只是来借鉴的,而既然这样,每个人的经验多少都有些效用,而且若是不写总觉得有点对不起论坛。于是乎有了下文,在读帖者看来,里面有对有错,不论你们怎么看待或同意与否,这些都是个人经验和一家之言,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有偶然性和特殊性在里面,仅供参考借鉴,照搬不得,相信也不会有谁照搬。本帖拟分三大块以及若干小块。   脚踏实地,好好复习是王道   一、历史学基础初试备考   1、我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九本,用的参考书是:   1)辅导班讲义   2)山东大本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及配套模拟习题集   3)北师大出版社的历史学基础及配套模拟习题集   4)长孙博版主的名词解释   5)齐鲁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学统考前的历年高校考研试题集(11年最后一道论述在里面出现过至少两次)   6)2010和2011年的历史学基础考纲(10年的是朋友送的,他报考的人大古代史方向,现在研一,有意报考人大的在他同意情况下我可以给你们他的联系方式)   2、具体复习策略印象中是分四轮进行吧。我开始的比较晚,到八月初暑期班开课前才把教材看了一遍,没有做笔记,就是通读。世界近现代史那本书还只看到一半,不过在开课前听了一遍辅导班赠送的08年版的世界史音频。当时暑期辅导班上六天,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各一天半时间。 老师们都建议第一轮复习时要全面,一定要全面,主要是看书,然后记笔记,能初步把握一些大事记。暑期班结束后就是八月中旬了,因为受世界近现代史老师影响很大所以就先复习世界近现代史,以讲义线索为主,参照教材做笔记,用了一个月才做完,其中九月后的每天下午都分给了英语。半个月时间做了世界古代史笔记,中国史的笔记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就没有记。   1)选择20道40分。都考察很细小的点,而历史那么博大,所以一般是猜不到押不到,而考生们答的一般都差不多,故复习的重心也不在这里。   2)名词解释8道80分,含金量还是挺重的,而且一般通过认真复习可以拿到50——60分。具体而言,A就考题来说,名词一般是大事件中的次重点或者是我们不清楚但在学术界有很重要研究价值的事件或者是我们不熟悉但在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的事件。这个要自己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去把握。本来11年以前四部分各有两道,但11年论述题改为三道后各部分名词考题数就不确定了。B就答题技巧而言,名词的特征是“小而全”,就如俗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样。首先要定性,即什么时间在哪儿发生的什么事儿。然后是起因(或经过),即由于什么引起的、怎么发生的。接着是影响,即对当时国家或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后是评价,即它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历史上又怎样的地位。不过我的名解没答好,十三行、黑人法典、魏玛共和国、汉萨同盟几乎不知道,法币答的很混乱,后来想我这块可能最多也就40分左右,具体原因放在后面讲。   3)材料2道60分。一般每道材料题都有三问,不过11年第一道是四问。而且10年、11年的第一道都是中国古代史方面,首先要句读,然后是回答问题。当时老师说不要用材料原句答题,意思一样但你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而且要注意从主客观方面全面分析,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要做的是,准确确定材料所说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   4)论述3道120分。印象中第一是做个小名词解释,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用老师的话说就是,一定要“穿鞋戴帽”,这个对名词解释亦是。就是说思路要清晰,而且做论述题时最好标圈123的小序号,要考虑到判卷老师的心情,别的地区不清楚,北京地区的历史学基础一般都是在北师某地儿一天就改完的。   国庆班四天,每个部分一天,结束后就按老师讲义和课本开始研究真题、做模拟题。一定不要偷懒,名词、材料、论述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自己动手做,做一道顶一道。以思路和准确为主来做。约两个月后开始上最后的辅导班课程,其中从11月开始背了两遍山东大本,按各个考点背。   这样到12月中旬时开始了冲刺班和模考班,也即第三轮和第四轮复习。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到一月初。当时因为这个很困惑,不知怎么下手,翻看了买的所有参考资料。不过还好,A就中国史而言,中国近现代史也按各个制度、各阶级救亡图存采取的行动等屡了一遍,背了一些老师强调的名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