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全国物理竞赛决赛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届全国物理竞赛决赛答案.doc

一、(25分)填空题 1. (6分) 2.,(4分) 3.(6分) 4.,,(9分) 二、(20分) 1.令表示物块的质量,物块在斜面上滑动的加速度 , (1) 物块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 (2) 以传输带为参照系,物块滑到传输带的初速度大小 。 (3) 运动方向与传输带边缘的夹角满足 。 (4) 物块在传输带上作减速运动,其加速大小为 。 (5) 当物块与传输带相对静止时在传输带上运动的距离 , (6) 物块不超过传输带的边缘对应的最小摩擦系数应满足 (7) 因此可得 。 (8) 2.物块对传输带的摩擦力大小 , (9) 方向与的方向相同。从地面参照系来看,传送带速度为,单位时间内物块对传输带所做的功 , (10) 因此负载所引起的附加功率 。 (11) 考虑到无负载时电机的输出功率 。 (12) 有负载时电机的输出功率为 。 (13) 设有负载时的工作电流为,则 , (14) 解之得 。 (15) 评分标准:(2)式2分,(3)、(4)式共2分,(6)式2分,(7)式3分,(8)式1分,(9)式4分,(10)式2分,(13)式2分,(15)式2分。 三、(20分) 设轻杆的杆长为,当杆与水平线的夹角为时,球1和球2的速度分别为和,杆转动的角速度为。因机械能守恒,有 。 (1) 又因 , (2) 可由(1)、(2)解得 (3) 轻杆与两小球构成的系统对转轴的角动量 , (4) 由角动量定律有 。 (5) 根据角加速度的定义 , (6) 由(2)、(4)、(5)、(6)各式得 。 (7) 当两球都未脱离轻杆时,两球都绕转轴作圆周运动,球1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 (8) (9) 以表示沿垂直于轻杆方向球1与杆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以表示沿着轻杆方向球1与杆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 (10) (11) 由(3)、(9)、(10)、(11)各式得 。 (12) 。 (13) 对2球作同样的分析,沿垂直于轻杆方向球2与杆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沿着轻杆方向球2与杆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 (14) 。 (15) 由(12)、(14)式可知,杆与小球1、杆与小球2的最大静摩擦力相等,而(13)、(14)式表明小球1与杆的摩擦力大于小球2与杆的摩擦力,故在转动过程中,小球1与杆之间的摩擦力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故小球1先滑动。设1球开始滑动时,细杆与水平线夹角为,则, 即, (16) 由(16)式并代入数据得 。 (17) 当时,球1开始向外滑动。由于球1的初始位置紧靠轻杆末端,球1从开始滑动到脱离细杆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因此球1脱离细杆与水平线夹角也为。 球1一旦脱离轻杆,因轻杆没有质量,球2与轻杆间的相互作用立即消失,此后球2只受重力作用而作斜舞女运动,注意到(2)、(3)、(7)各式,抛出时的初速度 。 (18) 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 (19) 在球2作抛体运动的过程中,球与轻杆间虽无相互作用,但球仍套在杆上,轻杆将跟着球运动,但不会干扰小球的运动。当球离转轴的距离再次等于时,球2便脱离轻杆。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根据斜抛运动规律可得任意时刻(取球2开始作抛体运动的时刻为计时起点)球2的位置坐标 , (20) , (21) 球2脱离细杆时有 。 (22) 利用(17)、(18)、(19)各式得 , (23) 从而解得 。 (24) 此时 。 (25) 设球2脱离细杆时细杆与水平线夹角也为(如图),则 , (26) (或弧度)。 (27) 评分标准:(3)式2分,(7)式3分,(12)~(15)式各1分,(16)式2分,(17)式1分,(18)式2分,(19)式1分,(20)~(22)式各1分,(26)、(27)式各1分。 四、(15分) 解法1: 以表示质点的质点,表示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表示转动角速度,表示间排斥力的大小。根据牛顿定律有 , (1) , (2) , (3) 。 (4) 由(1)、(3)两式并利用(2)、(4)两式可得 。 (5) 考虑到几何关系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