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全生物分解二氧化碳基塑料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

10万吨全生物分解二氧化碳基塑料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述 一、项目名称 10万吨全生物分解二氧化碳基塑料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项目负责人 四、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1、建立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线,实现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将二氧化碳规模化固定为全生物分解塑料。 2、遵守原国家经贸委化工局关于化工项目建议书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3、遵守化工建设项目“五化”原则,严格执行环保法和“三同时”的要求。 五、项目建议书编制原则 编制过程中本着“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对与项目有关的条件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厂址条件,对项目所需的水、电、蒸汽、人力、资金、原辅材料来源及质量进行测算,在宏观政策、市场前景、技术水平、风险预测、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多方面论证,提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实际合理,环保上周密彻底的实施方案。 六、研究范围 论证该项目生产装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综合评价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对市场需求预测,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厂址选择、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原材料供应、工程技术方案和项目实施进度等方面评价的基础上,分析该项目采用技术上的先进性以及经济上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 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工业化生产过程产生并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超过240亿吨,其中150亿吨被植物吸收,净增90亿吨,由此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每年增加1ppm(2008年1月已达到394ppm),加剧了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2008年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超过65亿吨,已经接近美国的排放。我国已经签订了京都议定书,但我国的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十分依赖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减少CO2的排放在目前而言是相对困难的,因此如何回收利用二氧化碳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政府日益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在CO2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较多,应用领域也较为广泛,但CO2的消耗量都很少,尤其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方面就更少。CO2综合利用一直达不到根本性地解决。众所周知,CO2属惰性气体,不活泼,与其它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物很难聚合,极大地限制了CO2的综合利用。如何通过催化剂增强其活性,是当今世界各国在CO2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首要课题。 二氧化碳固定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始于1969年日本油封公司的井上祥平,他发现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全降解塑料,美国的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空气产品公司1999年全美化学公司排名第五,年销售300亿美元),通过购买日本专利(井上祥平、土田英俊)并申请了改进催化剂的美国专利后(1990、1991),1994年已有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吨级商品出售(数均分子量5000),售价为人民币5.6万元/吨,主要销往美国Texas州及日本,用于新鲜牛羊肉的低温保鲜。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内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相继开展了二氧化碳固定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浙江大学于1993年已终止了相关的研究。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1997年10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可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合成及加工研究,随后分别获得了吉林省省长特别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的支持。到2008年已经在稀土催化剂和聚合方法方面已获权2项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获权中国专利6项,申请并公开中国专利5项,获得的共聚物数均分子量在15万以上,重均分子量在60万以上,可制成白色粉末树脂和透明薄膜,聚合物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42wt%,催化剂利用率从2000年的40g树脂/g催化剂(全部催化剂的总和)提高到80g聚合物/g催化剂,工业化价值已经相当显著。 从2000年11月开始,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进行合作,利用水泥窖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35g/m3),经过纯化后获得聚合级二氧化碳,随后采用CO2和环氧化物在稀土组合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共聚。2004年2月建立了年产3000吨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生产线,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组织的项目验收。 2005年以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共识,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利用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课题。世界上对不可降解的塑料的应用提出了很多限制,我国也在2008年6月实施了限塑令,一次生物可降解塑料得到了飞速发展,2008年世界产量已经达到30万吨。美国的natureworks、德国的BASF公司都在扩大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和Ecoflex)的生产线,而且设置了绿色壁垒,对我国电器产品出口的不可降解防振泡沫材料征收环保费。这些现象均对全降解塑料产品的尽快工业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生物可降解二氧化碳塑料项目把污染环境

文档评论(0)

189****3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