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常识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醉常识1.doc

麻 醉 的 历 史 近代麻醉学虽然只有100余年历史,但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劳动和生活中,不断地寻找减除因灾害或禽兽引起的创伤或疾病疼痛的药物和方法。“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痛的良药。 麻醉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历史最古老的石器时代,应用针、砭石和竹针来镇痛治病。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内经》记载就有针刺治疗头痛、牙痛、耳痛、腰痛、关节痛和胃痛等,扁鹊就是这一时代的名医。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就有莨菪子、大麻、乌头、附子、椒等具有镇痛或麻醉作用的药物。后汉华佗(141-203)用酒冲服麻沸散,全身麻醉后进行剖腹手术。唐朝(618-907)和宋朝(960-1279)时代常采用温酒调服大草乌细末作整骨麻药。宋初广泛使用洋金花(曼陀罗花),元朝(1279-1368)应用草乌散作血引起昏迷来麻醉,当然,这样是很危险的。 现代麻醉学开始于1846年,当时只有相当少的手术能够进行,在现在看来非常容易治疗的疾病如阑尾炎,在当时都是致命的。手术时须将病人牢牢地捆在床上或由几个人按住,手术才能进行,因为病人可能因为剧痛而拼命挣扎。一些杰出的医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开麻醉之先河。1842年,佐治亚的Crawford医生第一次使用乙醚麻醉使病人手术当中解除了痛苦;1844年,Horace wells医生展示了用笑气麻醉进行牙科手术;1846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牙医Dr.William T.Morton在麻省总医院给病人施以乙醚吸入麻醉,由著名外科医生Dr.John C.Warrn从病人下颌部成功切除一个肿瘤,当时在场的有许多外科医生、新闻记者,这消息也随即轰动全世界。1847年英国产科医生Dr.James.Y.Simpson为产妇施行乙醚麻醉镇痛,1853年他又开始应用氯仿麻醉,特别是他给维多利亚女皇施行氯仿麻醉生下王子,而使氯仿麻醉在英国得到公认。 1898年August bier介绍了腰麻。1920年Msgill介绍了应用气管插管进行吸入麻醉,以保持气管的通畅,避免呼吸停止,可以人工通气。1921年Ashile dogliotti叙述了硬膜外麻醉。1942年有人将南美洲的箭毒作为肌松药用于临床麻醉,解决了过去长久未能解决的问题——麻醉已深到濒临死亡的临界,但肌肉仍不松弛,不能进行手术。80年代以后则发现了更多的好肌松药。 1846-1956年乙醚统治了麻醉110年,但不久人们发现吸入麻醉药有三个缺点:1 易燃烧和爆炸。2、毒性作用。3、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1972年安氟醚的问世不仅不会引起心律失常,还可以使肌肉松弛。而近十年来,异氟醚、地氟醚、七氟醚的相继问世,使麻醉诱导快、苏醒迅速、安全性增加。 1980年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日愈受到重视,有时误入血管后出现难以处理的心律失常。经过多年的努力,1995年,新型安全局麻药罗哌卡因问世并得以批准。不过现在因药物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而在我国仍未得以推广。 80年代以后麻醉学的特点是突出麻醉监测与麻醉安全问题。美国麻醉学会提出了五个基本监测手段:体温、动静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我国也采取相应措施:1、做好麻醉前病人情况估计,选用对机体影响和危害小的方法和药物。2、加强监测手段,特别是无创监测手段。3、不可忽视的麻醉医生素质。单靠好药物和精密的设备并不能提高麻醉水平,甚至不能保证麻醉的安全,这一切都要以麻醉师的临床技术为基础。 19世纪40年代以前外科发展很慢。因为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止血和输血等问题得不到不很好的解决,导致病人的死亡率居高不下。随着麻醉水平的提高、抗生素的发明和输血问题的解决使得外科手术得以飞跃性发展。 总之,在世界历代的医药著述中,有关麻醉止痛、复苏急救等方面的记载,内容丰富,经验宝贵,说明在医学发展史中,麻醉有着很大的成就和贡献。 中国古代麻醉史 我国很久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疼的良药。公元2世纪,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佛散,1700多年前,华佗就已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方》,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所著《串雅内编》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药方。 针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治病止痛的重要方法,215-282年晋皇甫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针灸专著。在复苏急救方面,公元前4-5世纪,就有扁鹊切脉以诊断人之生死,用针和草药进行急救复苏的记载。 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但这还只是现代麻醉学科的部分工

文档评论(0)

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