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扶不起的阿斗”属实吗
刘禅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事实果真如此吗?一种观点认为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却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那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 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君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摘编自凤凰网2009年9月23日) 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在《三国志集解》里是这样说的:“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以做了8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了,其中道理大概在此吧。适用话题:藏拙,圆滑,时势等。 『锄禾日当午』作者生活奢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作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李绅也因此获得了“悯农诗人”的称号。但“文如其人”之说对李绅而言绝对是个谬论,他其实是个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 李绅家几代为官,但他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因此,李绅年轻时写出《悯农》这样反映农民艰辛的诗作,是有生活基础的。唐宪宗元和元年,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晚年官至宰相,封赵国公,逐渐蜕变。野史中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摘,但他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
教学考试资料王 联系QQ:372649014
教学考试资料王 联系QQ:3726490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梅花”过境.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搜”出的千万商机.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小”是一种大境界.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野草”带来的财富.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一根筋”促成大事业.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爱到深处亦淡然.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爱情疗妒汤.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把草鞋卖给老外的年轻人.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把荒芜当成花朵欣赏.doc
-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四辑 把握分寸的智慧.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