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阅读素材:散文阅读:藏地三重门.docVIP

2013高中语文阅读素材:散文阅读:藏地三重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地三重门   有人把西藏和地球的南北二极相提并论,称为“地球第三极”,这是针对西藏恶劣而又独特的地理气候而言的,但南北二极是没有人类长期生存和居住的(近代的科考人员除外)。又有人形容说“出国易而进藏难”,我觉得这个“难”主要是指常人难以适应那里的环境,这又是相对于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下长期生存的人们而言的。而就是在这个人类几乎不能生存的地方,却顽强地生存着一个人类族群——藏民族,这个民族不仅世代繁衍生息、厮守着那块还在不断升高的极地,而且还创造出旷世的人类文明,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着独具个性的精神追求,还有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我不得不带着一种少有的敬仰之情,跨过和那个民族似乎阻隔着的重重“门槛”,以试探性的脚步,轻轻地走进他们的家园,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一      在乘火车进藏的近四十个小时的行程中,我们就会深深切切地感受到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的巨大地理落差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身心不适。以青海省首府西宁为界,之前的黄土高原乃至沙漠戈壁虽然沟壑纵横、荒凉无比,但这只是对人的视觉的一种单一冲击,当火车过了青海湖之后,随着海拔的快速升高,对人身的冲击就呈现出明显的多维性,此时,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气喘、头痛甚至呕吐、晕厥。尽管火车上早已开始弥漫性供氧,但有着强烈高原反应的人们还是有增无减。那一夜,在行进的火车上,不管是睡硬卧的还是软卧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不管是新进藏的还是多次往返的“老西藏”们,几乎都是辗转反侧、很难入眠,我的一位朋友风趣地说道:“一夜睡了一百觉儿”,由此可见,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睡眠是自身所不能控制的。   著名的唐古拉山口是进入藏区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标,更是一个显著的地理“门槛”。火车一进入此地,车厢内突然会发出一声声真空食品包装袋“啪啪”的爆裂声,那是大气压力骤然降低使然,可见适宜人类生存的不仅仅是氧气,还有其他诸多因素,自然形成的环境是很难靠人为而优化的。这一点在我们到拉萨购买食物时也得到印证,当在一个食品店购买内地真空包装的酸奶时,竟然看到封皮都是鼓鼓的,我们难免质问“老板娘”为什么这样?“老板娘”不假思索地回应道:“你们不懂,无论什么东西一过唐古拉都会鼓起来的!”我的朋友又不失幽默地问道:“那女人的肚子也是这样吗?”顿时引来周围人的哄堂大笑。   尽管人们身心不适,但还是被高原特有的景观吸引了。初夏的青藏高原,虽然没有华北平原那样绿意盎然,但已显现出勃勃生机。远处的雪山依然白雪皑皑,连绵不断,但近处山峰的雪已消融了绝大部分,浑圆的山头上的积雪很像戏曲中包公的脸,黑白分明,溜溜片片,冰雪融化汇聚起来的河水在广褒的草原上弯弯曲曲、肆意徜徉,又像一位美丽少妇扭动的腰肢,饱满曲柔,性感无比。清冽的河水犹如大地母亲的奶汁,流淌滋润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葱绿,一群生命。   刚泛出绿色的山坡上偶尔会出现一两顶圆圆的、花花绿绿的藏包,藏包旁又大都放着一辆摩托车或皮卡汽车,显得特别另类,围绕藏包的是大群大群的牦牛和羊,不知什么原因,这两种动物群体是绝对不混淆在一起的,远远望去,竟然像一盘盘黑白分明的围棋子,而布棋子的正是寥寥无几的藏族汉子和女人。   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车上的人们都在用相机抓拍那些千里迢迢生崽后回迁的藏羚羊。那些可爱的藏羚羊们真的如一只只小精灵,有的一两只,有的几十只,或驻足、或奔跑在广褒的草原,显得是那样的矮小,他们的身影竟和草地一个颜色,不认真辨认,几乎是看不到的。在车厢里,往往是一人提醒“快看,在那里呢”众人皆欢呼雀跃,争相拍照,高原反应的不适随之也会烟消云散。   触景生情,我不由地联想到了许多许多。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位一千多年前开汉藏和亲之先河的唐代文成公主,她率领的团队行走的也是现在青藏铁路所经过的路线,一路艰辛是今天乘坐现代交通工具疾行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是什么动力促使她们不畏艰险一直向前的呢?是爱情、政治,还是责任和使命?我还想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率先进藏的解放军,据说路途上牺牲的不计其数,又大都是恶劣的环境所致;我还想到为什么在十七、八世纪,西方以传教士作先锋大力推行殖民政策时,西藏为什么没有被殖民化、被异化,可能也跟环境的惟一性有关吧?我甚至还想到了那些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拉玛峰,有的登顶时只是几百米或几十米之差而退却下来,造成终身遗憾。对于这种功亏一篑的行为,如果不在缺氧的环境里体验一下也是很难理解的……   此时此刻,我第一次体验到那须臾不能离开、又毫无任何察觉的氧气竟成了稀有资源!   此时此刻,我又一次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民族产生出无比的憧憬和赞扬!      二      在西藏逗留,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觉,即:偌大的一个藏民族似乎是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生活着,而把他们引入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