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节 双雷达系统及性能监视器 一、双雷达系统互换装置(雷达选择器) 1.双雷达系统及互换特点 两台雷达均是x波段的或均是s波段的,称为同频双雷达系统。两台雷达中一台为x波段,另一台为s波段的,称为异频双雷达系统。 在同频双雷达系统中,可以互换的部件是:天线、收发机、显示器及电源等,但天线与波导只能同时转换。 在异频双雷达系统中,由于发射机、天线及微波传输线只能工作于同一波段,故不能单独互换,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互换。显示器和电源可单独互换。 2.互换装置及使用方法 互换装置的操作要领如下: 1)关掉两台雷达电源并至少等待1 min,以便在机内电容放电后再进行转换。绝对禁止在雷达使用过程中进行互换操作。 2)确认各转换开关均在正常”位置,即两台雷达均以各自的部件组成系统。 3)接通互换装置电源。 4)根据需要将各互换开关转到适当位置。转换后,相应的指示灯亮。 5)接通两台雷达的电源开关,按正常操作步骤开机、调节,直到各雷达正常工作。 6)当天线收发机互换后,调谐、增益、STC等钮均需重调。若两台雷达电源电压值相差较大时,还需进行机内预调,如本振调谐等。 7)应经常注意维护互换装置内的继电器及控制触点,使其接触良好。 3.使用互换装置的优点 1)可提高雷达工作的灵活性。 2)可提高雷达工作的可靠性。 二、雷达性能监视器 雷达性能监视器(Performance Monitor)是用来监视雷达辐射系统和接收机性能的装置。当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性能下降10dB时,显示器屏上的图像将明显变弱。性能监视器可以方便、直观、有效地监视雷达天线、收发机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在肉眼看不到周围物标时可用来判断雷达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根据监视器结构组成和安装位置,监视器可分为辐射接收总性能监视器、辐射功率监视器和收发机性能监视器三种。 1.辐射、接收总性能监视器 1)结构组成 这种性能监视器由角状喇叭天线和回波箱组成,装于天线底座上。角状喇叭天线辐射口面对雷达天线方向,其下端与回波箱相接。 2)监视对象 这种显示器的监视对象为:发射机、接收机及波导、天线系统。 3)图像及判断方法 一种是在监视器天线所在方向,荧光屏上呈扇形波瓣,一般在安装、检修后或每隔一年要调整、测量一次。 另一种图像如图 1—2—64所示。在24 n mile或48 n mile测量。 2.收发机监视器 1)结构组成 它是一种用一个直径约为O.25 in的小孔与收发机口附近的波导宽边相耦合的圆筒形空腔谐振器 2)监视对象 监视对象为发射机和接收机。 3)图像及判断方法 监视器显示的图像如图1—2—65 6)所示,是一个半径长约为2 n mile的“太阳亮盘”。如果半径比标准情况减小10%,说明收发机性能有明显下降。 3.辐射功率监视器 这种监视器一般与收发机监视器配套安装。 1)结构组成 辐射功率监视器由一个氖灯、电源控制电路和脉冲电流放大器组成。 2)监视对象 监视对象为:发射机、波导和天线 3)图像和判断方法 该监视器在屏上的图像为氖灯方位上的羽毛状图像,半径一般为2 n mile, 如果羽毛状图像的长度比标准长度减小30%,则说明辐射功率有明显减弱。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与理念的融入.pptx VIP
-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基础第一章案例.ppt
- 2025年郑州城建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docx VIP
- 小尺寸海尔贝克阵列磁体结构的生产装置、工艺及治具.pdf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美国饰品行业发展概况分析及五年行业数据趋势报告.docx
- (三级)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pdf VIP
- 2024年湖南湘潭大学招聘辅导员综合岗教师211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docx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docx
- 计算机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pdf VIP
- 筑业浙江省建筑工程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与指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