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就业准备概述 一、就业准备的内涵及意义 二、就业准备的内容 一、就业准备的内涵及意义 就业准备的意义 二、就业准备的内容 第二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 一、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 二、收集就业信息的途径 三、收集就业信息的办法 四、就业信息的处理 一、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 二、收集就业信息的途径 三、收集就业信息的办法 四、就业信息的处理 第三节 求职的途径 一、关于就业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真正能够为毕业生保驾护航的是我们国家有关 就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它们从国家的高度,从法律 法规的角度,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坚强后盾。 国家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及《普通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所有的法律 法规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牵涉到的或者可能碰 到的法律解释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毕业生可以参看 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保护 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防就业陷阱 为了更好地维护毕业生的就业权益,毕业生必须树立以下的五种意识: ⒈法律意识。 ㈠树立良好的就业权益意识 毕业生必须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教育部有关部委和各级党委、政府制订的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规范。如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逐步培养成一种用法律进行思维的意识,即法律意识,进而能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真正做到懂得法律、遵守法律、使用法律。 ⒉契约意识 ⒊维权意识 契约意识在就业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毕业生充分重视和深刻理解就业协议的重要性,要有通过就业协议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就业协议一旦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具有严格遵守、履行就业协议内容的意识。 毕业生只有养成了积极主张权利的维权意识,不畏法、不畏仲裁诉讼,才能够平等地与用人单位对话,据理力争,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采用下列途径维护自己的就业权利:学校出面调解;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举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一)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取信息 (二)通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 (三)通过社会实践实习活动获取信息 (四)通过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获得信息 (五)通过新闻媒介获取信息 (六)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 (七)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获取信息 (一)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取信息 据相关资料统计, 大约有65 %的毕业生是通过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社会关系网以“三缘”为基础,即“血缘”、“地缘”和“学缘”。 “血缘”是指学生自己的家庭及亲戚,由此延伸到亲戚的家庭及亲戚,这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 “地缘”是指家乡的伙伴、朋友、同学以及他们的朋友、同学等等。 “学缘”是指自己求学时的同伴、同学和师长(特别是大学的本专业校友和师长) ,而他们也各自都有许多师友和同学等。通过社会关系这种渠道获取的就业信息,往往可靠性强、有效价值大,成功率较高。 (二)通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发布的信息有以下几个优势:⑴针对性强。一般用人单位是在掌握了该校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等信息后,才向学校发出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基本是针对该校应届毕业生的。⑵可靠性高。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一般都要经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事先审核后,才向毕业生发布的。这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毕业生的安全。⑶成功率大。学校通常会举办一场以上的大型供需见面会,同时也经常举办校内小型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并善于把握机遇,与用人单位谈妥后,马上就能达成就业意向或签下就业协议。 (三)通过社会实践实习活动获取信息 一方面,毕业生在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不仅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情况都较为熟悉,同时也结识了用人单位的领导、员工等,可以方便地获取有关需求信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品德、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得到了解,在双向选择中实现双赢的效果。据有关部门统计,约有13.5%的毕业生通过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成功地找到了工作。 (四)通过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获得信息 各地方、各行业及各高校每年都要举办各种“人才交流会”,毕业生可通过“交流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到大量的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确定工作单位。这种途径方便供求双方相互了解, 能快速落实供求结果。通过这一渠道获取的需求信息比较准确、可靠。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 百大英才网: 泰达人才网: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 南方人才网: 研究生就业网: 中国交通人才网: 中国人力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更新版).pptx VIP
- 2025【比亚迪汽车SWOT、PEST分析3600字】.docx VIP
- 专题03配方法的十大应用(举一反三专项训练)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附答案】.pdf
- 小学英语语法课件-人称代词课件(全国通用版)(共90张PPT).pptx VIP
- 2005斯马鲁森林人维修手册.pdf VIP
- 新解读《GB_T 25921 - 2010电气和仪表回路检验规范》最新解读.docx VIP
- 大气渐变公司简介企业宣传PPT模板.pptx VIP
- 保险行业大数据风控模型构建与应用方案.doc VIP
- 企业宣传模具公司简介ppt模板.pptx VIP
-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知识点整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