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依據藥效選擇適當時間服藥 午前為人體陽中之陽分,陽氣旺,於此時服發汗解表藥,可對增強藥效,故發汗解表藥宜於午前服。 午前為陽氣升發向上之時,於午前服益氣升陽藥物,以利陽氣的升提和祛除病邪。 午後人體氣機下降,因此,通下、降逆、鎮驚、瀉火、利尿等藥物,宜利用午後服用,以發揮藥物更大的效用。 * 依據藥效選擇適當時間服藥 於清晨原人體胃已排空,且陽氣漸漸升發,此時服利水滲濕藥物,將有助於氣化水濕,以加強藥效之發揮。 晚上21時~23時是人體腎臟最空虛之時,於此時空腹服滋陰養血藥物,以便迅速被吸收。 *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 關於方劑的分類,於《內經》即有記載,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又曰:「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七方 大方:藥力猛、藥味多、劑量大、頓服,其適應範圍為病重、症雜、或病位在下者。 小方:藥力小、藥味少、劑量輕、頻服,其適應範圍為病輕、症簡、或病位在上者。 緩方:甘以緩之、丸以緩之、藥性緩和,其適應範圍為慢性疾病需要調理、久服緩治者。 急方:急病急攻、湯以蕩滌、氣味厚、藥效迅速,其適應範圍為急病重症、必須及時搶救急於取效者。 奇方:只用一味藥物、或藥味總數為單數,其適應範圍為病情較簡單者。 偶方:用二味藥物、或藥味總數為雙數,其適應範圍為病情較複雜者。 複方:(1)二方或數方合用。(2)為多味藥方之通稱,其適應範圍為病情複雜者。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十劑 「十劑」的分類: 此為南北朝徐之才所撰的《藥對》,首創藥物分類法,是以藥物的功用來分類的,為後人開創方劑歸類之途徑,如宋朝《明理論》曰:「制方之體,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十劑也,」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十劑 宣:宣可去壅,引伸為涌吐、宣肺、宣化等。 通:通可行滯,引伸為利尿、通絡、通經、通乳等。 補:補可扶弱,引伸為補益、滋養、溫陽、強壯等。 泄:泄可啟閉,引伸為攻下、瀉火、泄熱、導積滯等。 輕:輕可去實,引伸為發汗、消散、透發等。 重:重可鎮怯,引伸為安神、鎮驚、熄風等。 滑:滑可去著,引伸為潤腸、催生等。 澀:澀可固脫,引伸為止瀉、斂肺、止汗、止遺等。 燥:燥可去濕,引伸為化濕、化痰等。 濕:濕可潤燥,引伸為養陰、生津等。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八陣 至明張介賓所著《景岳全書》認為:「方宜從簡,將其分類為八陣」,所謂八陣為補、和、攻、散、寒、熱、固、因,而八陣仍不能概括一切方劑,所以後面附有婦人、小兒、痘疹、外科等四門的方劑。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八陣 補:補其不足,適應症為體質虛弱、元氣虧損者。 和:調和偏勝,適應症為陰陽失調者。 攻:攻其有餘,適應症為實症。 散:散其外邪,適應症為外感表症。 寒:寒涼清熱,適應症為熱症、或滋陰降火之用。 熱:溫陽散寒,適應症為陰寒之症。 固:固其滑脫,適應症為滑脫遺泄等症。 因:因證列方。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 到了清朝,汪昂所著《醫方集解》是綜合前人理論,不另立分類方法,而分補益、發表、涌吐、攻裏、表裏、和解、理氣、理血、祛風、祛寒、清暑、利濕、潤燥、瀉火、除痰、消導、收澀、殺蟲、明目、癰瘍、經產等二十一劑及附救急良方。 目前新編方劑學多以此法進行分類。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 任一方劑的名稱均可分為方名和劑名兩部分。方名是其名稱的前面部分,劑名是後面的一兩個尾字。 方名是反映一方的實際內涵,劑名是說明一方之劑型,是根據一方製劑之特徵,為一方之劑型予以定名。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 常用劑型名稱有湯、飲、煎、液、露、水、汁、酒、茶、醴、粥、羹、膏、糕、膠、泥、霜、丸、丹、片、散、粉、錠、栓、線、貼、沖劑、膠囊、注射液、噴霧劑等。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 決定一方之名的規律: 取於方中藥物 取於方中組成藥物數 取於全方之功效 取於全方主治病證 取於書名或人名 取於主藥的炮製方法 取於入藥部分 取於服藥特點 取象比類法 取方劑的大小 取製劑顏色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 取名於方中藥物: 將方中所有藥物都列於方名,如苓桂朮甘湯、麻黃細辛附子湯等。 取於方中主藥名,如桂枝湯、酸棗仁湯,如人參蛤蚧散,全方用藥八味,而只取兩味主藥命名。 取主藥與主治結合命名,以說明該方主藥及主治病證,如枳實消痞丸,其主藥是枳實,主治脾胃虛弱,寒熱互結心下的痞證。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 取名於方中的組成藥物數: 以組成藥物數加功用為名,如十全大補湯、五味消毒飲等。 以組成藥物數加藥物共性為名,如三白散(三藥皆色白)、三生丸(三藥均生用) 。 以組成藥物數後加修飾詞為名,如二妙散。 以組成藥物數加主藥為名,如六味地黃丸。 以方中藥物劑量比例為名,如六一散。 以組成藥物數加主治為名,如五淋散。 * 方劑的分類與命名 取名於全方之功效: 以功效為名如生肌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