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竹山房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菉 竹 山 房 吴组缃 一、关于吴组缃 吴组缃,现代作家,学者。1908年出生于安徽泾县茂林村。这一带属黄山支脉,风光优美,山色秀丽,却长期积沉着封建宗法制度的陈规旧习,环境闭塞落后。那里“盛行封建宗法制度的各种陈规旧习,构成人们之间严格的宗族关系。 少年时代的吴组缃,曾目睹村里一些青年妇女因触犯礼教和族规,被扔进置有生石灰的坑里浇水活活烧死。他自己的姐姐,从16岁起守寡到老。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许多悲惨事实,在吴组缃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童年、少年时代的皖南山村生活积累,成了吴组缃小说创作的丰富材料库。他的小说创作多是以皖南山村为基地,写他熟悉的人和事。由《菉竹山房》我们也可看出他的故乡情结。 (二)吴组缃的小说创作 吴组缃是这样一个作家: 他在北平清华大学中文系和研究院时,受朱自清、郑振铎、闻一多等前辈的指教和熏染,带有北平作家讲究技巧和功力的作风;他又研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著作,对茅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坛的创作颇为关注,不乏左翼文学的进步思路。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他是北平作家群和左翼文学艺术作风的别具一格的遇合点。这种双重的艺术素质,造就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三十年代吴组缃开始小说创作之时,各种文学流派争奇斗胜。吴组缃在摸索中前进,当然也受到了这些流派的影响。他的小说既兼收并取,又别出心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以来诸多小说流派的汇合。 其中,有问题小说对社会弊端和人生百态的认真思考,也有乡土小说对故乡的眷恋伤感,甚至还有一点自我小说的苦闷、心理分析小说对内心世界的坦露 吴组缃的小说创作是以量少质高著称的 ,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征: 地方风物和乡音土调的融合,散发着一种似不着力,而又拂之难去的乡土气息。 善于点染人物风姿神韵,异常敏捷地捕捉人物深层心理,有别于鲁迅的融汇万象,也有别于郁达夫的激情飞泻 结构新颖而严整,平实而和谐,但又显得才华风发。 二、写作背景 作者出身于安徽农村,自小耳闻目睹了旧传统吞噬活生生的青年男女的许多故事.到北京读书后,尽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的生活”,但想起以往落后,闭塞的乡下,作者更是感慨万千。 虽然已经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十年代的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稍有变化之外,广大的农村一切如昨.封建礼教,封建意识依然十分沉重地抑压着人民群众。 关于“冥婚” 依据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冥婚”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为已经夭折的男女举行婚配并合葬的习俗。据说20世纪在台湾的一些汉族村社中仍然存在此类婚姻现象。 另一种则是生者与死者成婚的现象,故又称为“阴阳婚”。在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迷信思想制约下,凡订过婚而未正式结婚的配偶,如男方忽然死亡,女方仍须与死者举行婚礼。 据文化人类学家田野调查,新中国成立前福建惠安东部地区,凡未过门的媳妇死亡,其夫另娶时,须与亡妻的木头偶像睡三天,方可再结婚;有的未婚夫身亡,男方父母可用大公鸡代替其子迎娶女方,新婚刚过门就成了活寡妇。 60年代著名的电影《红色娘子军》里,也有一个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海南岛上的“冥婚”情节: 成为女战士之前的红莲,曾被迫嫁给亡夫;在婚床上躺着一个木头刻成的成年人像,木偶胸前写着:“莫门符氏红莲之夫”。由此可见,作为落后民俗的“冥婚”,在中国农村愚昧落后的社会环境里沿袭已久 三、小说概要 《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后来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原来他们在门外偷听窥视新婚夫妇房中的生活! 四、小说思想价值 1.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 残以及对人性的漠视 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一个擅长女红的年轻姑娘,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的环境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才得以“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作品通过二姑姑年轻时期的恋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