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增城中学2011届高三第五次综合测试(语文).docVIP

广东省增城中学2011届高三第五次综合测试(语文).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增城中学2011届高三级“三模”综合试题 语文科试卷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脊椎/嫉恶如仇 着落/着手成春 赞不绝口/皮开肉绽 B.场院/逢场作戏 积攒/人头攒动 瞠目结舌/称兄道弟 C.闪烁/众口铄金 瘦削/削足适履 蛊惑人心/骄贪贾祸 D.肄业/肆无忌惮 给与/供应给养 瞒天过海/蛮不讲理[来源:学科网ZXXK].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 ;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 。 ①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②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③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④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⑤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 A.②①③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3分)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 偷偷 B.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悔恨 C.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能够 D.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 推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因公以识韩、富 B.既葬,而墓碑出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C.士有自京师来者 此四人者,人杰也[来源:学科网]3分) A.作者从老师那儿借阅到《庆历圣德诗》时,因为不明白诗中称颂的十一人是什么人而向老师询问,老师本不想回答,但最终还是告诉了他。 B.作者在嘉祐二年中了进士,到了京城,就碰到范公去世,作者读着他的墓碑之文以至流下泪来,为自己一直以来未能和他见上一面而深感命运不好。 C.通过欧阳修的介绍,作者认识了韩琦、富弼以及范公的二儿子(即当朝丞相范尧夫)、三儿子范彝叟和小儿子范德孺等人。 D.作者通过描写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淮阴侯韩信、诸葛孔明等人的事迹,旨在说明范公是个心忧天下,胸怀韬略的人,能以天下为己任。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3分) ②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3分) (2)“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2)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郑和之谜与李约瑟难题 也许你没有仔细读过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但书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你却肯定听说过: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欧洲,而不是出自于此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的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的现象大约始于15世纪,也正是在那个时期,还有一个让今天的学者困惑的事件——郑和之谜。 600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曾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船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茫茫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显示出中国强大的远航能力。但郑和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南柯一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