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具的发明和使用在考古发掘中,有关农业的出土文物以农具的数量最大,门类齐全,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是各个时代农业生产力的“测量器”和“指示物”。
1.整地农具
整地是为了给播种后种子的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整地农具包括耕地、耙地和镇压等项作业所使用的工具。在原始农业阶段,最早的整地农具是耒耜。先是木质耒耜,稍后又发明了石耜和骨耜,以后又有石铲、石锄和石钁,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还发明了石犁。商周时期的整地农具新增了青铜制作的铲、钁、锸及犁。春秋战国时期的整地农具有铁制的耒、锸、犁铧、锄、钁及多齿锄等。汉代的整地农具除了犁铧之外,新发明了耧犁和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地农具新增了耙。唐代的整地农具主要是完善了耕犁的结构,出现了曲辕犁,同时还发明了碌碡等。宋元时期新增加了在水田使用的耖。明清时期的农具基本上继承宋元,没有太大的突破,在考古发掘中明清不是重点,因此出土实物不多。
斧、锛
斧、锛是远古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出土的数量也最多。人们既可用它作为武器,也可用来打击野兽,还可以用它来砍伐森林、加工木材、制造木器和骨器。在石器时代,人们从事火耕和耜耕农业,开垦荒地之时,就需要用石斧、石锛来砍伐地面的森林,砍斫地里的树根。石锛也可用来掘土翻地,所以石斧、石锛也是原始农业开辟耕地时的重要农具,只有在商周之后,由于农业的进步,已脱离刀耕火种阶段,砍伐森林已不是农耕的重要任务,因此斧、锛在农耕作业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但在手工业中却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早期的石斧是直接用手掌握使用的,称为手斧,以后发展为装柄使用,提高了功效。石锛(尤其是有段石锛)一般都是安装在木柄上使用的。安装方法通常是用绳索将石斧、石锛捆绑在木柄上,但是石斧的刃口和木柄呈平行方向,石锛的刃口和木柄则是横向的。因而斧的功用是劈,锛的功用是斫。不过,从各地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有些斧、锛的安装方法则是直接套入木柄前端的槽孔之中,一些有孔石斧则是先套入槽孔内再用绳索加固。
耒、耜
耒、耜是两种农具,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耒的下端是尖锥式,耜的下端为平叶式。耒是从采集经济时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的。早期的耒就是一根尖木棍,以后在下端安一横木便于脚踏,入土容易,甲骨文中的就是它的象形。再后单尖演变为双尖,称为双尖耒,甲骨文中的 就是它的象形。单尖木耒的刃部发展成为扁平的板状刃,就成为木耜。它的挖土功效比耒大,但制作也比耒复杂,需要用石斧将整段木材劈削成圆棍形的柄和板状的刃,即所谓神农“破木为耜”、“斫木为耜”。早期的耒、耜都是木质的,即《周易·系辞》所说的“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因此不易保存下来。不过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和河南省陕县庙底沟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过使用双齿耒挖土后留下的痕迹,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和罗家角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过木耜。由于木耜的刃部容易磨损,后来就改用动物的肩胛骨或石头制作耜刃绑在木柄上,成为骨耜或石耜,它们都比木耜更加坚硬耐磨,从而提高了挖土的功效。目前北方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和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以及辽宁、内蒙古等地的遗址中都出土了很多石耜,其年代最早可达8000年前,由此推测,木质耒耜的起始年代当更为久远。目前发现早期骨耜最多的地方是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和罗家角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骨耜是用偶蹄类哺乳动物肩胛骨制成,肩部挖一方孔,可以穿过绳子绑住木柄。骨耜中部磨有一道凹槽以容木柄,在槽的两边又开了两个孔,穿绳正好绑住木柄末端,使木柄不易脱落,其制作方法已相当进步。这种骨耜在南方水田中使用,功效也很高。
铲
铲是一种直插式的整地农具。铲和耜是同类农具,在原始农业的生产工具中并无明显区别。现在一般将器身较宽而扁平、刃部平直或微呈弧形的称为铲,而将器身较狭长、刃部较尖锐的称为耜。最早的铲是木制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木铲。各地出土更多的是石铲,也有少量骨铲。铲的器形较多样,早期的呈长方形,较晚出现的有肩石铲和钻孔石铲,使用时都需绑在木柄上。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铲,肩部中央有銎,可直接插柄使用。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公园出土过一件带柄的青铜铲,由此可以了解商代青铜铲的全貌。春秋时出现铁铲,到战国时铁铲的使用更为普遍,形式有梯形的板式铲和有肩铁铲两种。至汉代始有铲的名称,《说文解字》已收有“铲”字。汉代的铲器形较为多样,有宽肩、圆肩、斜肩几种形式。四川汉墓中经常有执铲陶俑出土,陶俑所执的铲肩宽且平,刃部收缩呈弧形,附有长柄,从其与陶俑高度的比例测算,与现代的铁锹大小一样。铁铲在汉唐以后一直是主要的挖土工具之一,在宋元时期称为铁杴或铁锹。王祯《农书》:“煅铁为首,谓之铁枚,惟宜土工。”北方的一些金元时期遗址中常有铁铲出土,其形制大小都与现在的铁锹相似,说明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劳动合同法》学习札记.pdf
- 【中国古典文学聚珍本】赋珍.pdf
- C程序设计语言.pdf
- 保护授粉者(英文版)学术报告.pdf
- 北京大学:数学物理方法试卷.pdf
-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pdf
- 德国基本法对台湾公法学的影响.pdf
-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实施指南-商业.pdf
-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实施指南-文化.pdf
-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实施指南-医疗卫生.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Annual-Report - SBM OFFSHORE 2006.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Special Report 2024 - Offshore Business Strategies.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Special Report 2025 - Subsea Engineering.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Oil and Gas Law UK Petroleum Concession and Fiscal Regime.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Annual-Report - SBM OFFSHORE 2012.pdf
- 墨西哥湾石油地图高清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Gulf of Mexico Map_offshoremag_20240924_final.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Annual-Report - SBM OFFSHORE 2010.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Annual-Report - SBM OFFSHORE 2000.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Special Report 2022 - Executive Perspectives.pdf
- 海洋石油工程特别报告 Special Report 2024 - Executive Perspective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