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儒家以仁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pptVIP

中国哲学史 儒家以仁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以仁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儒家在秦汉居于“九流十家”之首。《汉书艺文志》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以道为最高。” 儒本是一种职业,是给富贵人家相礼的一批人。 《论语·子罕》说: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一、儒家思想渊源 (一)尧舜之道 尧,名叫“放勋”,属陶唐氏,所以又称“唐尧”。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余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尧典》)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流露出赞美之情。 (《孟子·滕文公上》)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舜典》称舜帝命夔为乐官。 “教胄子,直而温,宽而粟,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其时,“百兽率舞”。 (二)文武之道 “文”指周文王。“崇侯虎赞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文王出,乃阴行善而兴周。 “武”指周武王。《史记·周纪》云:武王伐商,乃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尊文王,东伐纣。《尚书·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淳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史记·孔子世家》) (三)儒者宗师 “天下君子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曲阜孔子《神道碑》称: “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三、 孔子生平与哲学思想 (一)生平事迹 《史记·孔子世家》载: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生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早年当过管理仓库和畜生的小官;中年时做了三个月司寇;晚年从事教育。 孔子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 (二)孔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仁道”学说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者,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 孔子“仁”学的意义: 1、仁是生活准则; 2、仁具有很大作用; 3、修仁道要从心地上做功夫; 4、真正懂得仁道就是死了也在所不惜。 孔子“仁“学的内容: 1、亲亲观念; 2、爱人思想; 3、杀身成仁; 4、利国为仁; 5、克己复礼为仁; 6、以恭、宽、信、敏、惠为要事。 (2)“德政”思想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德政”思想的表现: 1、行为规正。因为北辰居中就是“正”。 2、免除内心的恶念头。 3、“正名分”。 4、孝是德政的路径。 (3)“祭教”理念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音chan,巴结之意)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i)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 的大体内容有: 1、祭祀与宗法制度相联系。 2、祭祀是通过天神的监督来控制人的行为。 3、祭祀要有心仪。 (4)天命观念 孔子遇险于“匡”: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尚“天”: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 畏“命”: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四、 从孟子到荀子: 先秦儒学的弘扬 (一)孟子及其哲学 思想 师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之“受业子思之门人”。 《史记·孔子世家》谓:“伯鱼生及,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2)孟子的尽心、养气、知天论。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