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
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物理学和天文学教
学指导委员会“八五”规划教材。本书在结构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内容上也
有较大的更新。本书在用现代观点审视教学内容、向当代前沿开设窗口和接
口、培养物理直觉能力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本书共分质点运动学、动量守
恒、质点动力学、机械能守恒、再动量守恒、刚体力学、连续体力学、振动
和波、万有引力、相对论等八章和三个数学附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特别适合物理学基础人
材培养基地选用。对于其他理工科专业,本书也是教师备课时很好的参考书
和优秀学生的辅助读物。
作者
作者简介
赵凯华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现任国家教委
高等学校理科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基础物理教学指导组组
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教学委员会主任。科研方向为等离子体理论和
非线性物理。
序
1991年 10月在上海召开的普通物理教材建设组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
为,努力反映物理学当代成就,使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物理学发展
的需要,是当前普物教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编写这样一套教材的设想,
就是在那次会议上初步定下来的。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标志着从经典物理到近代物理的转变,大约用了300
年,知识更新的时间尺度以百年计。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加速发
展的。如果说上半个世纪发展的时间常数还有三四十年,则下半个世纪已缩
短到一二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就会不断受到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老化
的威胁。我们这代人对此是有亲身体会的。当前正处于世纪之交,培养的下
一代学生将成为廿一世纪的骨干。如何使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后能适应比现在
更加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是我们教师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编写适应此形
势的新教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普物力学是基础课的基础,多年来总给人以老面孔的感觉。学生抱怨与
中学重复,把理论力学的一套搬下来,也不是办法。我们深感普物力学教材
的改造任务特别迫切。为此,我们从 1992年开始着手编写这本教材,并于
1993和 1994连续两年分别在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物理类专业试用。在通过
各种方式征求同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两次修订。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
想,概要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用现代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好传统的教学内容
上面我们笼统地谈到知识和观念老化的时间尺度问题,实际上两者更新
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现代高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产品差不多每半年
就可能换一代。物理学里知识的更新也比较快,几年不接触,文献里的名词
就看不懂了。但是基础科学里基本概念的更新,节奏要缓慢得多,不过其影
响也深远得多。作为基础物理学教材,本书在知识更新和概念更新两个方面,
更侧重于后者。可以认为,这是本书取名“新概念”寓意之所在。
普通物理的力学是以经典内容为主的,它们现在仍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
基础。不过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来审视各经典物理基本概念的提法是否需要
修正,各经典物理定律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等等。据此,我们从新
的角度重新考虑了教材的体系和对原有内容做了一定的增删取舍。
传统力学教材是以牛顿运动三定律为核心来展开的,并把质量和力作为
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从而导出动量和能量的概念以及有关的守恒定律。
然而从现代物理的高度来看,在描述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动量、能量
的概念要比力的概念基本得多。因此我们在本教材中以动量、能量和角动量
三个守恒定律为核心来展开。这样做,不仅从观点上与近代物理相衔接,还
可大大地改善传统教材中某些问题的讲法。本教材中关于质量、力、质心、
势能、振动等概念的引入,都与传统教材有较大的不同。
从近代物理的观点来看,参考系并不仅仅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加速度
的描述工具。寻找不同参考系内物理量、物理规律之间的变换关系(相对性
原理),以及变换中的不变量(即对称性),能使我们超越认识的局限性,
去把握物理世界中的更深层次的奥秘。因此在本教材中,从原理的阐述到应
用举例,比传统教材更多地注意参考系的选择、力学相对性原理和对称性运
用的训练。我们从时空对称性阐明了三个守恒定律的物理渊源,以强调对称
性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