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中国民间音乐(下).pdfVIP

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中国民间音乐(下).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音乐 (下) 第二章 民间歌舞音乐 第一节概述 民间歌舞 (包括乐舞)是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术。它由人 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劳动人民的精 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民间舞蹈是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它有两种音乐形式:民间歌舞是 以歌与舞相伴随的形式,或边歌边舞,或歌、舞交替;民间乐舞是不带歌唱 而只以乐器为伴奏的舞蹈形式,舞者或伴随器乐而舞,或边舞边演奏乐器。 在民间歌舞与乐舞中,都使用器乐伴奏。伴奏乐器有的以丝竹乐为主,有的 以打击乐为主,有的则全部采用打击乐器。在我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载 歌载舞、歌舞乐三者结合的形式更具有代表性。 我国歌舞艺术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氏族社会。在古代文献中, 有一些关于远古歌舞传说的零星追记。例如 《吕氏春秋》的《仲夏纪·古乐 篇》中,有这样一段话: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奴隶时代的乐舞,是祭祀、崇拜天地和祖先的仪式组成部分,为巫师所 掌握。 《楚辞》中有对南方地区巫舞的生动描绘。如《招魂》中说,女子穿 着漂亮的衣裳,在钟、鼓声中长袖翩翩、婆娑起舞。 《论语》中有关于民间 盛行的傩舞的记载。傩舞是中国古代大傩祭典中的仪式舞蹈。舞者面戴强悍、 狰狞的面具,扮作鬼神歌舞,表现神的身世事迹。从我国有文字记载开始, 就有关于大傩的记录。据 《后汉书》记载,傩祭多在夜间举行。到时燃庭灯、 点爆竹,众人集队,击鼓吹号,高唱傩歌而舞,用以驱鬼。傩舞在后世逐渐 发展为娱乐性的民间舞蹈和戏剧,广泛流传于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安 徽和山东等地。 汉代,文献中已有关于 《龙舞》和《鱼舞》的记载。龙是我国古代的图 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并是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古代的龙舞, 是农业文化的产物。久旱不雨时,舞龙祈雨;插完秧后,舞龙驱虫。龙舞的 历史悠久,至汉代时形式已发展得比较完整。据汉代董仲舒的 《春秋繁露》 记载,当时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 冬舞黑龙。每条龙都有数丈长,每次5~9条龙同舞。《鱼舞》又叫鱼灯,以 鱼形灯彩为道具而舞,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和沿海各地。山东出土的汉代画 象石上,已有舞鱼灯的形象。渔民在出海捕鱼前舞鱼灯祭海,祈望平安和丰 收,这种习俗源于古代以鱼为图腾的祭祀活动。 当 《龙舞》和《鱼舞》在民间主要用于祭祀的求祈仪式的同时,以民间 歌舞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汉代 “相和大曲”,已开始在宫廷中用于娱乐和审 美。相和大曲是商周乐舞、战国楚声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一种兼有器乐演 奏的歌舞曲,有多种结构形式,较完整的形式由 “艳—曲—趋或乱”3部分 组成。据学者考证,艳是华丽而婉转的乐段,由乐器演奏,有时也配以唱词 而歌唱;曲由舒缓的歌唱和速度较快、情绪奔放的器乐组成;趋或乱是结束 部分,可能是紧张而热烈的歌舞。 唐代,大曲发展至极盛时期。在继承前朝艺术成就和吸收当代新兴艺术 的同时,唐大曲还吸收了西凉、龟兹、疏勒、高昌等西域少数民族以及天竺、 高丽等的音乐舞蹈成就。唐大曲的典型结构由 “散序—歌—破”3部分组成。 “散序”为器乐演奏的散板开头曲;“歌”是舒缓的歌唱,有时也有舞蹈; “破”又叫“舞遍”,以舞为主,有时带歌,节奏、速度变化复杂。 汉族的民间舞蹈中,有包含杂技和武术动作的特点。例如汉唐时期流行 于民间的 《狮子舞》和 《剑舞》。狮子在我国人民心中是镇邪除害、如意吉 祥愿望的寄托物。汉魏时期即已有狮子舞的雏形。唐代以后,狮子舞被引入 宫廷,名为太平乐,又名五方狮子舞。剑术有英武的姿态和超逸洒脱的韵律, 自古就有搏击、健身和抒情表演的多项功能。汉以后,剑的兵器地位渐渐被 长兵器取代,剑舞作为健身和抒情的技艺,于是有了更多的发展条件和空间。 唐代时,剑舞流行得更加广泛,水平也很高。杜甫在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 器行》一诗中写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耀如羿身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 如江海凝清光。”据说书法家张旭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后,草书大进;画家 吴道子看了裴将军的剑舞,也深受启发。 唐宋时期,民间的歌舞活动十分兴盛,而且已形成年节时集体于广场上 歌舞以娱乐的传统。唐代张祜有诗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诗句描绘了元宵节民间歌

文档评论(0)

叶倾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