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山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目:上海市某图书馆空调用制冷站设计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基层教学单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设计题目
上海市某图书馆空调用制冷站设计
设
计
技
术
参
数
1、冷冻水 7/12℃ 2、冷却水 32/37℃
4、建筑形式:图书馆 5、建筑面积 (20000)m2 6、层高 3.5 m
7、层数:7层 8、冷水机组形式:自选
9、机房面积:根据设计需要自定 10、机房位置:(自定)
设
计
要
求
1、说明书按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撰写;
2、图纸共计两张,一张系统图,一张平面图。平面图上至少含有两个主要剖面;
3、说明书用B5纸打印,页数在10页左右;
4、图纸用A3纸打印;
工
作
量
计算:包括冷负荷计算(用面积冷指标法简单计算)、水力计算;
选择: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补水泵、水箱大小、分水器、集水器、电子水处理仪、软化水系统等设备的选择;
绘图:采用CAD绘图;
工
作
计
划
第一天:布置设计任务
第二~四天:结合说明书编写绘制完成系统图
第五~九天:结合说明书编写绘制完成平剖面图
第十天:答辩
参
考
资
料
[1] 赵荣义 主编,《简明空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12月。
[2] 彦启森 主编,《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
[3]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 主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4]
[5]
[6]
[7]
根据自己设计中参考资料情况按上述格式填写。
指导教师签字
基层教学单位主任签字
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2011年
目 录
一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二 方案设计
三 负荷计算
四 冷水机组选择
五 水力计算
1 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2 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六 设备选择
1 冷冻水和冷却水水泵的选择
2 软化水箱及补水泵的选择
3 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
4 过滤器的选择
5 冷却塔的选择及电子水处理仪的选择
6 定压罐的选择
七 设计总结
八 参考文献
提示:说明书打印完成后,不装订。目录及正文格式、内容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过程自定。
一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设计题目:上海市某图书馆空调用制冷站设计
原始条件:1、冷冻水 7/12℃ 2、冷却水 32/37
3、地点:上海 4、建筑形式:图书馆
5、建筑面积 20000 m
7、层数:7层
二 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图书馆的各层,经过空调机组后的变成12℃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 负荷计算
根据参考文献[1]查得图书馆的冷负荷指标为 ,所选地为上海,所以上海市图书馆的冷负荷取。根据图书馆建筑面积为,计算得图书馆所需的总冷负荷为.
根据参考文献[2]查得冷水机组负荷余量范围是,上海现取10%,计算得制冷机组的冷负荷为。
四 冷水机组选择
根据参考文献[2]制冷机组选2台,而且2台机组的容量相同 , 所以单台制冷量,并且选用 “离心式制冷机组”。
根据参考文献[3]选用机组LSLXR123-1200两台。
制冷机组
参数
LSLXR123-1200
制冷量 (kW)
1206
冷水
进水温度 (℃)
12
出水温度(℃)
7
流量 ()
207.04
流程
3
接管通径(mm)
200
污垢系数(㎡℃/kW)
0.086
水阻损失()
0.125
冷却水
进水温度 (℃)
32
出水温度(℃)
37
流量 ()
272
流程
2
接管通径(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