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重点总结.pdfVIP

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重点总结.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重点总结 第一章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荧光性:石油及其衍生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 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使偏光面发生一定角度旋转的特性。 油田水:油、气田区域内与油气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一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石油主要元素:碳(C)、氢(H)、硫(S)、氮(N) 、氧(O)。微量元素:如 Fe、Mg、V、 Ni等30多种。化合物组成:烃类化合物(C、H)、非烃类化合物(C、H、S、N、O) 钒、镍地质意义:A、判断沉积环境:海相:V、Ni含量高。路相:V、Ni含量低。B、进行油 源对比:V、Ni在石油生成、运移成藏过程中分布稳定。 异戊间二烯型烷烃地质意义:由于同源石油所含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的类型和含量比较相似, 因此可作为油源对比的标志或“指纹”。 含硫化合物—评价石油质量的指标、含氮化合物-研究石油成因、含氧化合物-找油标志 石油颜色:石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相对密度:美国API度,西欧波美度,同d420成反比。 粘度:溶解气含量↑,粘度↓。温度↑,粘度 ↓。压力↑,粘度↑。温度对粘度的影响较压 力大。 天然气产状: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型(煤层气、溶解气、固态气水合) 天然气相对密度:相对密度一般随重烃、非烃气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粘度:气体组成:分子量↑,μ↓。温度、压力:T、P↑, μ↑ 第二章 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沉积有机质: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在还原环境中伴随其它矿物一起沉积、保存下来的生物残 留物质。(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条件是:浅海,半深湖、深湖,前三角洲) 门限温度: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时的温度,也称成熟温度。 门限深度: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 生油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烃源岩(或生油岩)。 生油层:由烃源岩组成的地层。 油气成因:是沉积物当中的有机质,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在细菌、催化剂、温度、放射性 等各种作用下,经历生物化学、热催化、热裂解、高温变质阶段,陆续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生成油气的地质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 生成油气的理化条件:细菌作用、催化作用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埋深0-1500米,温度低于50-60℃,细菌作用为 主。主要产物:生物化学气、干酪根、少量低熟油)、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深度:1500~3500m; 温度:60℃~180℃;热催化作用。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主 要的生油时期)、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深度4000-7000米; 温度180-250℃;热力作用成 为主导因素)、深部高温生气阶段(深度>7000m;温度>250℃ ;变生作用阶段高温高压主要 产物:干气甲烷和石墨) 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丰度指标、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转化指标 第三章 储集岩: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 储集层: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又称储层。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参与渗流的、相互连通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相流体通过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又称相渗透率。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系。 砂(砾)岩体:是指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岩性和分布特征,并以砂 (砾)质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岩体。 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储集层中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排替压力:是某一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储集层分类: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 灰岩)、其它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 孔隙成因类型: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孔隙大小分类: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 管孔隙 孔隙性与渗透性间的关系:储层孔隙性和渗透性都受岩石孔隙结构控制。对碎屑岩而言,在 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储层孔径大、喉道粗、孔隙形状简单者渗透率高。 砂(砾)岩孔

文档评论(0)

经管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初级会计持证人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523400500000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7日上传了初级会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