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去来兮——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一、《无极》:由电影到事件
2005年的电影创作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陈凯歌的引发一连串公众事件的神话巨片《无极》。该片创下了有史以来中国电影的多项之最。首先是对外号称3.4 亿的巨额投资,其次是影片中大量运用了高科技数字合成技术,CG镜头的使用达到了80(。三是创作团队超级豪华,主创人员堪称囊括了亚洲电影界的优质元素。四是前期对市场的预期一片看好。据统计,《无极》的国内票房和其他收入超过了两亿,创下中国大片票房收入的新高。但是,据成本核算,《无极》的票房收入超过10.86亿才能赚回投资。其他投资回报就要依赖海外发行收入来填充。然而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失败和北美市场发行退约风波之后,最近《无极》在美国公映的票房很不理想,10天的公映只有51万美元的票房回收。这和当年《英雄》在美国票房收入5370万美元的情况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这部影片的命运遭际和引发的公众事件余绪尚存。先是胡戈的馒头事件,后有奥斯卡入围失败,紧接着是海外发行方的毁约、美国市场票房惨淡,最近又有影片外景地环境破坏引发的官司之说。一时之间有关《无极》和陈凯歌的话题甚嚣尘上,网络媒体上的很多讨论早已溢出电影的范畴,而转化成为一连串社会公众事件和有关中国电影业发展前景,乃至对中国文化发展和海外推广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反思。反观《无极》前期的高调姿态和对市场的高回报预期,应该是借了2000年后武侠电影在海外引发华语电影热潮的光,而后期的黯然神伤也是受了这种过于依赖某一种类型电影来塑造中国电影形象、探寻中国电影出路的单一道路的累,最后只有落得由审美疲劳导致的里外都不买账的尴尬局面。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还有影片本身在叙事、创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致命硬伤给观众期待心理带来的挫败和打击,以及由此引发的公众不满情绪的非理性发泄。更有甚者,眼下正在热拍中的张艺谋《满城尽戴黄金甲》冯小刚《夜宴》
客观来讲,抛开艺术追求的优劣不谈,《无极》在创作理念、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为中国电影起到了示范作用。首先从市场效益上来讲,与2005年同期的其他国外进口大片和香港电影相比,在票房上《无极》雄踞冠军。 其次从高成本、大制作的中国豪华大片的商业发展道路来看,《无极》的选择,也是西方电影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好莱坞神话、史诗性大片所走的道路。片中大量运用的CG镜头,也应合了神话大片的创作潮流。回应了高科技电影的时代声音。
二、突破:寻求中国式大片文化表达的多样性及其可能性
对《无极》的苛责首先是社会公众对中国电影困难处境亟待改变的愿望太过热切。总把希望寄托在一部两部大片的成败上,寄托在一个两个知名导演身上。成则王侯败则寇。这种普遍急躁的心态反映出的恰恰是在外来资本与文化挤压下的一种内在焦虑的总爆发,同时显示出的也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不自信。作为高成本、大投入并且极具风险性的电影工业,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商业化运作理念的指导,和规范成熟的管理控制体系的保障。在一种民族主义或者群体暴力的时代,在普遍失衡的社会心理与大众文化评价体系的重压之前,客观地看待《无极》的得失应该是电影研究者应有的品格。
《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刊载了一组陈凯歌电影讨论文章,王一川和张颐武对《无极》等中国式大片现象做出了理论分析。中国电影大片制作的泛“亚洲化”倾向反映了其对外在市场号召力,和内在文化表达策论变化背后的中国国力上升因素的考虑。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主性要求和争夺国际市场发言权抗衡西方文化的力量,才是中国式大片近两年来之所以选择走武侠路线、高成本、大制作、国际化道路的某种深层次的内在动机。(1)在倪震教授对陈凯歌的访谈中,后者强调了他在电影中试图传递的就是作为一种新生力量的中国文化的崭新面貌和讯息。“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国做电影的人,尤其是中国的电影导演,应该力争对整个世界电影文化有重要的贡献。所谓有重要贡献的指标,一不在票房,二不在得奖,而在于你有没有‘上善若水’的姿态,使得在整个世界电影的潮流中间融入了所谓中国的文化因素,这个才是指标”;“马跃过张东健的头顶这个镜头对《无极》来说意义非凡,它是整部影片的象征。这个东西通过视觉的传递方式,进入了其他文化的视线之内,表达东方国家今天的现状,……我是用幻想的方式传递有关力量的信息”。(2)
海外中国电影研究者也注意到了这种倾向:“自从以1994年的《亡命天涯》为开端、好莱坞电影被引进到中国的商业性电影市场以来,中国的电影官员和电影制作者就在寻找一种‘互惠’手段,不仅希望促进中国电影在国内市场上的成功——即在国内市场上与好莱坞电影竞争,而且希望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也能打开局面。”(3)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制定跨文化的交流和商业互动策略呢?目前的中国式大片从资本运作到海外发行尚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因其投资
初级会计持证人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