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质管理
水色管理
水色是指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组成水色的物质包括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溶存在水中的物质、悬浮物或胶状物,尤以浮游植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
水色对水质的影响特性
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的溶氧。
通过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其他毒物的吸收起到稳定水质、降低水体毒性的作用。
作为鱼虾幼苗直接或间接的生物饵料。
减少透明度,保护养殖生物避免敌害的侵袭。
提高并稳定水温。
抑制丝状藻与底层藻类的繁殖。
抑制病毒的繁殖,保持养殖生态平衡。
水色种类对养殖的影响
对于海水养殖而言,水体颜色变化较多。
红棕色,主要含有硅藻,为对虾养殖的最佳水色。
淡绿、翠绿或浓绿色,虾农称为绿豆青,主要含有绿藻。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氮肥,净化水质。这种水色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暗绿色,主要含有蓝绿藻,老化池常见。
黑褐色与酱油色,主要含有鞭毛藻、裸藻、褐藻等,这种水色表明虾池管理失常,投喂量过多,残饵增多,底质恶化,老化。
黄色水,主要含有金黄色鞭毛藻,池中积存太多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水酸碱度下降所致,不适养虾。
白浊色或清色,主要含有轮虫、桡足类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或粘土微粒。
澄清色,水中含大量残毒物质或重金属,PH过低,无浮游生物。
影响水色的主要因素
池水中营养盐类不平衡
水体中缺少必须的二氧化碳
水体中浮游动物量大
改善水色的主要方法
换水或适当换水
新放水的池塘,全池泼洒“肥水先锋”,可在3—4天时间形成肥、活、嫩、爽的水色。
养殖中根据水体“磷”含量、“碳源”等选择使用“肥水一号”、“爽水一号”等产品,不会对水体形成额外负担,不但益于藻类繁殖,且消耗掉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形成肥瘦适中的水色。
溶解氧的管理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
光合作用:白天阳光充足时,水中浮游藻类和水生植物强烈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这是养殖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在水温较高的晴天,溶氧甚至可达到20mg/L的过饱和状态。
人为机械增氧:增氧机的机械增氧、加注溶氧高的薪水,泼洒增氧剂。
空气中氧气的溶解作用:养殖水体溶氧未饱和时,特别是在夜间和清晨表层水溶解氧含量较低时,空气中氧气扩散溶于水,可增加表层水中的溶氧水平。
养殖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
养殖密度过大;
当养殖水体过肥时,水体中浮游藻类非常丰富。夜晚,浮游藻类的呼吸作用异常旺盛,耗氧量非常高,易造成水体溶氧不足。
池塘有机物增多,将引起细菌大量繁殖,而细菌大量繁殖也将大量消耗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引起池塘水体溶氧下降,导致鱼虾缺氧。
水中氧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高温状态下的水产动物及其他生物的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高,易造成水体溶氧不足。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对氧气的消耗。
养殖水体溶氧要求及鱼虾缺氧的表现: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一般应保持在5—8mg/L,至少在4 mg/L以上。
轻度缺氧时,鱼虾表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个别浮头。
重度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并张口大量吞空气,游泳无力,甚至窒息死亡。
氧过饱和一般无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气泡病。
氨氮的管理
养殖水体氨的来源
养殖鱼虾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等分解后产生的氮大部分以氨的形式存在。
水体缺氧时,其中的含氨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氨。
鱼虾的鳃和水体浮游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存在旺盛的泌氨作用,是水体氨的又一来源。养殖密度增大,泌氨作用也大幅度提高。
分子氨对鱼虾的毒性作用
水体中的氨以分子氨NH3和离子氨NH4+两种形式存在,其中分子氨NH3对鱼虾是极毒的,而离子氨不仅无毒,且是水生植物的较易吸收的无机氮源。分子氨对鱼虾产生毒性的机理在于:
池塘水体分子氨浓度过高时,分子氨通过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鱼虾体内,使鱼虾的血氨升高。血氨升高后,大量氨分子弥散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内,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结合,产生谷氨酸和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不断被消耗,又不能及时地得到补充,使组织细胞的三羧酸循环受到抑制,高能磷酸键减少,有氧呼吸减弱,结果导致细胞活动障碍,继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鱼虾氨中毒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及其危害
鱼虾氨中毒后的病变表现为肝、肾等内脏受损、出血,红细胞破裂、溶解。鳃粘膜的结构、功能受损,粘液增多,导致呼吸障碍。肠道的粘膜肿胀,肠壁软而透明、出血。粘膜受损后易继发炎症感染,表现为鱼体粘液增多,全身性体表出血,鳃部个鳍条基部充血较为明显,肛门红肿突出。临床主要症状为鱼虾在水表层不安游动,死前口张开,眼球突出,体表广泛红肿出血。
池塘水体氨的浓度长期过高,最大的危害是抑制鱼虾的生长、繁殖、表现为鱼虾的生长速度降低,抗病力减弱,严重中毒者甚至死亡。
养殖水体分子氨浓度与对鱼虾毒性的关系
养殖水体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