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课件--食疗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1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养 生 系 列 中医食疗文化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 《黄帝内经》教研室 唐华伟 电话:0371信箱:thw6468@126.com 目录 食疗文化概述 食疗文化的基本内容 常用食疗制品介绍 食疗禁忌 食疗文化的概念 《孟子》说:“食、色,性也。”说明食是人类的本能。一般意义上的“吃饭”并不属于文化的范畴。 “饮食文化”指的就是吃的方式的不同,包括饮食原料的获取和食物制作方式、以及食物制作时使用的器物,简单的说就是怎样既吃得好、又吃得美观、吃得雅致。 一个很简单的人人每天都离不开的“吃”,实际上是有很多讲究的,和很多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经济、风俗、价值观、心理活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体系。 食疗文化的概念 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丰富多彩。其最大的特点是精致和美味可口,从食物原料的选择,到烹调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化,到食用器物的精美等无一不体现出其精致之处;美味不仅指食物可口,还包括了饮食环境、饮食方式、饮食时的相互交流等。色、香、味俱全的饮食和进食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沉淀在饮食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形式。 食疗文化的概念 “食疗”的目的是以饮食治疗疾病。 食疗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为基础,融汇于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同时又与中医学融为一体,因此食疗文化的意义既超越了饮食文化,又超越了治疗疾病。 被西医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你的饮食方式就是你最好的医生”。 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很多人主张治病以天然食物为主,这和中国的传统的食疗是相通的,大道圆融,万法归一,人们在走过很多弯路,历经许多教训后才终于明白----道法自然。 从“药食同源”到“医食同源” 饮食从裹腹饱餐发展到享受美味,成为中医食疗文化的源头,因此食疗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对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功效、服用方法和应用规律的研究,应用于人类保健医疗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等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食疗是以食物保养身体、治疗疾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医食同源,药食同源”,这是中国自古已有的。 从“药食同源”到“医食同源”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反映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已经发现在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物品中既有可食之物,同时又有有毒之品。有毒之品即是“药”。可食之物即食物。“药”的特点是“有毒”,这种“毒”的概念是指药物的性质也即是指药物的偏性而言,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能致人于死地的毒。 从“药食同源”到“医食同源” 《周礼》中记载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食医”被列为第一位,“食医”的职责是用饮食物为皇家保健防病治病,“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剂)”。“食医”即相当于现代的营养师和中医食疗医师的综合。这应该是属于中医食疗中的“食养”的范畴。 “疾医、疡医、兽医”的职责是治病,“聚毒药以共医事”、“以五毒攻之”,但同时要“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味节之”,“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药之养之食之”,说明即使是治病的医生也兼有“食医”的职责,也应该掌握“食养”的知识。 从“药食同源”到“医食同源”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些都说明了在古代食物与药物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为治疗疾病和保护身体健康服务。这是食疗文化的形成与稳固期,同时也是对食疗在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作用的肯定。 从“药食同源”到“医食同源” 战国时期养生颇为盛行,这是人类对“长生”的追求。在这种前提下,一些作用较为缓和而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其中很多都属于食物)被发现并应用到养生中,这样也就促使食疗进一步发展起来。在人们追求养生长寿的活动中,发明创造了很多方法,神仙方士之术(又称黄老之术)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认为黄帝乘龙登天,成为了长生不死的神仙;他们认为彭铿修身养性活到了800岁,号称“彭祖”,而彭祖成了食疗之祖。 从“药食同源”到“医食同源”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品,上品药为神仙服食长生不死之药,这样就将具有养生防病延年益寿作用的食物归到“药物”的概念之下;中品药与下品药大多具有一定的偏性(毒),药物与食物统一起来,食养与食疗合二为一。 中医食疗文化的发展 1、远古至周朝 远古至周朝是中医食疗学和食疗文化的萌芽与形成时期。 2、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食疗学和食疗文化的奠基时期。 3、晋隋唐时期 晋隋唐时期是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