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黄粉蚜综合防治技术示范项目申报材料.doc

梨黄粉蚜综合防治技术示范项目申报材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1、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的梨生产发展非常迅速。截止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产量近800万吨,栽培面积与产量均已跃居世界首位。产量的剧增使梨的产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梨在销售市场上竞争更加激烈,由多年来传统的卖方市场变成了现在的买方市场。在此情况下,优质高档梨供不应求、不但价高而且竞争力强、销得快;中档梨供过于求,价低难卖;低档梨无人问津、只能赔钱舍本销售,去除成本,几乎无利可赚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果品的质量越来越成为果农在市场搏击中制胜的关键。 目前我县的梨栽培普遍使用了梨套袋技术,使梨着色、光洁度和外观品质有了一定的提升, 增强了产品对这种形势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但梨套袋后又出现了一时难以有效解决的梨黄粉蚜危害, 虫果增多、产量减少,使果农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实施这一项目可有效的扭转这一被动的局面。 2、目前的进展状况、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 ***县地处***省腹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们生产的梨品质的独特优势。我县的梨栽培以品质优良的酥梨种植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流域的柳杜、西谷和孟封等乡镇,共有几千亩的规模,且与有“中国酥梨乡”之称的***县5万亩酥梨基地紧相邻,据统计2008年我们的酥梨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截止目前,酥梨的种植大都实施套袋栽培,通过这一技术,明显减轻农药及不良环境污染,明显改善了果实外观质量(果点浅小、果皮细腻、果面洁净),深受消费者和经销者欢迎。但存在的问题是:酥梨套袋后在袋内梨黄粉蚜栖息和繁殖危害,造成了很大一部分虫果和果实脱落,严重影响了梨的品质和产量,已成为影响、制约我们这一产业一个突出的问题。据测算:在我县几千亩酥梨中,受梨黄粉蚜危害占到全部面积的60%以上,与对照田比较,产量明显减少了20%——30%。面对这一严重的情况,广大果农忧心如焚,做出种种努力和探索,但效果都不很理想。 本项目就是以省农科院植保所应用试验获的成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获省”技术攻关”科技进步奖的技术,在我县选择1000余亩梨园,重点实施“越冬期、发芽前、套袋前、后期监控等的防治”共计9项综合技术措施做示范,有效控制黄粉蚜的危害,使梨的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有一个大的提升。 通过对1000亩梨树实施“九项”技术措施,使梨黄粉蚜猖獗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梨的产量和一级品率有一个大的提升,梨的亩产量由目前的2000㎏升至2500㎏,一级品率由目前的55%左右上升至70%以上。实施本项目,亩提高产量500㎏,亩增收100元,千亩可为果农增加收入100余万元;提高梨的品质或增加附加值每公斤可增加收入0.6元以上,按酥梨平均亩产2500公斤计算,每亩可为果农增加经济收入1500元,扣除每亩果袋及套袋等费用390元,每亩果农至少可增加收入1110元,千亩至少可增收110余万元,本项目实施期内共计增收210万元。 本项目实施还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有效控制化学农药对果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梨园生态环境,保证果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社会和生态效益亦十分显著。 3、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县***是一家技术服务的企业,地址位于***县孟封镇孟封村。服务部成立于2004年4月,成立之后一直致力于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在周边乡村有很好的信誉和口碑。服务部从组建之初,最基本的一项业务就是经销农药、化肥、等农资。近年来,以在本地区拥有最大的技术优势和农业资料优势,承担了孟封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以及政府的多项惠农工程。如今,承担着为周边村镇几千户果农提供种苗、梨果的套袋及果品储藏、包装、配送等业务。其中,年销果实套袋近百万个,繁育果苗5万多株,冷藏保鲜果品2000多吨,固定资产达到300多万元。服务部现有6名技术人员(包括主要技术人员)毕业于省农大植保专业、在梨的管理栽培、病虫害防治、育苗等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并经常和省、市农科院专家有广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本服务部与***省农科院植保所李唐研究员通力协作,对套袋梨黄粉蚜的栖息和繁殖危害防治前期进行了有效的合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娴熟地掌握了这一技术,这是我们成功实施这一项目的基础条件。 我部现有技术人员25人中,对梨树有专门研究的就有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2人、初级4人,是一支技术达配合理、非常勤奋吃苦耐劳的工作团队。 服务部负责人***,中级技术职称,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技术指导、推广经验,近年来成功组织实施了多项上级安排的农建和农业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中级技术职称,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果树植保工作,有非常丰富的果树植保技术和工作经验。 二、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一)、梨黄粉蚜生活习性为害特点梨黄粉蚜生活习

文档评论(0)

189****3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